通古斯事件是歷史最大小行星撞擊事件,為何消失得無影無蹤?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6 月 11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通古斯事件是歷史最大小行星撞擊事件,為何消失得無影無蹤?


1908 年 6 月 30 日,一顆小行星摧毀西伯利亞通古斯河(Podkamennaya Tunguska River)附近偏遠、人煙稀少約 2,150 平方公里 8,000 萬棵樹,稱為通古斯事件(Tunguska Event)。爆炸威力約等於 1 千萬至 1.5 千萬噸 TNT 炸藥,與 1954 年喝彩城堡(Castle Bravo)核彈試驗規模相似,是史上最大小行星撞擊事件,然而沒人發現小行星碎片或撞擊地點。

目擊者報告:天空一分為二,森林北方天空似乎全被火光覆蓋。

普遍理論是這顆小行星形成切科湖(Lake Cheko),是距離爆炸震央約8公里的淡水湖,寬約500公尺,深約54公尺。義大利國家研究委員會研究主任加斯佩里尼(Luca Gasperini)表示:切科湖的錐形形狀和深度類似撞擊坑。研究團隊2012年研究成果發表於《Geochemistry, Geophysics, Geosystems》期刊,估計湖底沉積物累積了100年,湖底樹木證據表明湖泊區域原為森林。

然而,2017年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羅戈津(Denis Rogozin)領導的研究員分析,湖泊沉積物至少有280~390年歷史,比通古斯事件早。

Doklady Earth Sciences》期刊新研究,羅戈津研究團隊提供更多證據駁斥切科湖是通古斯小行星撞擊地點的觀點。之前許多研究人員認為切科湖不尋常的圓錐形狀獨一無二,使小行星形成切科湖的假設更重要。但羅戈津研究團隊分析附近Zapovednoye和Peyungda兩個湖泊,距離疑似撞擊地點分別為50公里和60公里,兩者都是圓錐形。

但加斯佩里尼(Gasperini)表示:湖泊圓錐形並不是切科湖是因通古斯事件形成的唯一證據。2018年arxiv論文,加斯佩里尼和團隊假設通古斯事件是由一顆結構脆弱的「碎石堆」小行星造成,小行星分裂成兩塊,一塊寬約60公尺,另一塊寬約6~10公尺,較小塊撞擊地球,形成切科湖。

團隊在湖底發現一個10公尺寬的異常現象,可能是小行星的剩餘碎片。鑽取岩芯可測試異常成分證實假設,但因俄烏戰爭,加斯佩里尼團隊無法重訪該地。

這顆小行星可能發生了什麼事?

如果切科湖不是因通古斯隕石坑形成,那一個多世紀前引發熊熊火光的小行星又是怎麼回事?2020年《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期刊論文表示:一顆大型鐵質小行星穿過地球大氣層,然後沒有破碎下離開地球。研究團隊表示,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沒發現小行星碎片。

4月arxiv另一篇論文提出了另一個假設:這顆小行星分裂並散落。雖然許多碎片經過大氣層時就燃燒殆盡,但有些碎片可能會倖存並四處散落。論文表明,小行星碎片可能位於震央西北約16~19公里處,泥土和植被可能使痕跡消失無蹤。

(本文由 台北天文館 授權轉載;首圖為示意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