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降溫但聖嬰來了,今年食物價格將繼續漲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7 月 21 日 11:20 | 分類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 農業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通膨降溫但聖嬰來了,今年食物價格將繼續漲


全球通貨膨脹率降溫中,唯有食品價格居高不下,且還在上漲,接下來不是疫情、供應鏈中斷、高需求等問題,而是氣候。隨著聖嬰回歸,世界各地將上演複合式災難,專家擔憂,全球糧食價格將水漲船高,將是降低通膨率的最大阻礙。

聖嬰現象會抑制經濟產出,且會持續多年。美國達特茅斯學院研究發現,繼 1982 年聖嬰之後,經濟影響持續五年,總計約 4.1 兆美元,1997 年那次聖嬰過後,全球經濟損失 5.7 兆美元。一次聖嬰現象會影響經濟長達 10 年之久。

不過,對全球糧食供需而言,其實過去 50 發生的 10 次聖嬰事件,雖然降低農作物的平均產量,但並沒有引發足以引發全球糧倉產量衝擊的完美風暴。因為一地氣候不佳減產,但另一地氣候條件有利農業,剛好互補短缺,如 1982 年澳洲產量下降 30%,但阿根廷產量增加 50%,這種平衡模式在聖嬰現象多數年中很常見。

複合災難加劇全球糧食短缺

但今年條件比幾十年前更嚴峻,因氣候更極端,多雨可能是暴雨,反而淹沒農作物,乾旱時間更長、氣溫更高,全球各地同時遭受天災的機會更大。聯合國支持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在氣候科學評估,複合事件不同地區同時或快速連續發生的兩個或多個氣候相關事件,可造成極端影響,遠大於各部分總和。且災難次數越多,處理就越困難。

正常情況下,一農業地區生產損失,的確可從其他地方彌補。2022 年初以來,俄烏戰爭限制全球最大生產國之一烏克蘭糧食出口,但澳洲、巴西和加拿大大豐收,確保短缺和價格上漲沒有想像嚴重。

但現在多地收成同時下滑,如長期乾旱威脅美國中西部和阿根廷產量。部分地區高溫、部分地區降雨過多,中國夏季糧食產量五年來首次下降,秋季收成也岌岌可危。東南亞稻米、食糖也在減產,亞洲基準等級泰國白米價格過去 4 個月上漲 15%。印度蔬菜遭大雨摧殘。海洋許多地區異常溫暖的海水可能會損害魚類種群。

歐洲太空總署負責監測陸地溫度計畫的科學家就警告,今年高溫嚴重影響糧食生產。《自然通訊》期刊論文認為,多數氣候模型低估同時欠收,對全球糧食安全造成的風險。還有各國保護主義橫行,譬如印度乾旱導致印度持續小麥出口禁令,最近還暫停稻米出口,全球供應緊張之際加劇糧食短缺。

因此或許物價上漲高峰過去,但美國和歐洲央行設定的 2% 通膨目標回歸可能還需要數年。德意志銀行表示,聖嬰現象警告日益增多,導致近幾週咖啡、糖和可可價格大幅上漲。農業收成受惡劣天氣影響,其他糧食商品上漲潮預計也會隨之而來。

(首圖來源:Flickr/Malcolm Carlaw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