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印度晶片合作案告吹,新玩家橫跨半導體業到底多困難?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7 月 24 日 14:36 | 分類 半導體 , 國際觀察 , 晶片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鴻海印度晶片合作案告吹,新玩家橫跨半導體業到底多困難?


鴻海近年積極投入半導體領域,不過月初宣布與印度 Vedanta 集團組成的合資公司計畫告吹,不再參與投資,外媒 CNBC 認為這顯示出新企業要進入供應鏈錯綜複雜、由老牌公司主導的市場所面臨的困難。

惠譽集團(Fitch Group)旗下 BMI 公司 ICT 分析師 Gabriel Perez 指出,半導體業對於新進入者門檻相當高,主要是資本密集度高及獲得智慧財產權,過去台積電、三星或美光等老牌企業透過數十年研發、製程和數兆美元的投資,才達到目前的能力。

鴻海 2021 年 5 月與被動元件大廠國巨成立合資企業國創半導體;同年,鴻海收購旺宏 6 吋廠。2022 年,鴻海再跟印度 Vedanta 達成協議,在印度建立半導體和顯示器製造廠,作為 195 億美元晶片廠合作案計畫,同時延攬前台積電大將蔣尚義擔任半導體策略長。

Counterpoint Research 研究副總裁 Neil Shah 表示,鴻海進軍半導體領域是為了實現業務多元化,決定成立電動車部門也是計畫一部分,「鴻海目標是成為電子和汽車公司的『一站式商店』。如果鴻海既能組裝電子產品,又能製造晶片,將是非常獨特且具競爭力的企業。」

為何選擇印度?

鴻海之所以與印度 Vedanta 建立合資企業,是印度政府希望促進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並將製造引入本土。BMI 的 Perez 認為,鴻海在印度建立合資企業,是為了順應兩種趨勢,一是印度市場做為消費電子產品製造中心的作用日益增強,再來是配合印度的雄心,希望透過補貼和激勵措施發展半導體產業。

鴻海本月退出與 Vedanta 的合資企業,根據路透社報導,鴻海與歐洲晶片製造商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談判陷入僵局,意法半導體是該專案的技術合作夥伴,也是合資企業失敗的主因之一。

路透社指出,鴻海和 Vedanta 希望從意法半導體獲得技術許可,印度方希望意法半導體在合資企業中擁有股份,但後者不同意。

這也能凸顯出新進入者要進入半導體製造領域的困難程度,鴻海和 Vedanta 似乎在很大程度依賴意法半導體,一旦這間歐洲公司退出,合資企業在半導體領域中就沒有多少專業知識,不管是鴻海還是 Vedanta 都缺乏製造晶片的核心競爭力。

Shah 認為,半導體市場高度集中,僅少數幾間企業、花了二十多年時間才發展到至今地步,換言之,需要二十多年才能達到現今晶圓廠成功的的技術和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