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法案補貼加持,廢電動車電池變黃金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7 月 31 日 8:00 | 分類 國際貿易 , 電動車 , 電池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拜登法案補貼加持,廢電動車電池變黃金


2022 年 8 月美國通過 3.5 兆美元《2022 年降低通膨法》(Inflation Reduction Act),以對抗疫後通膨為由,對許多拜登政府垂青的項目大力補貼,其中就包括綠能、儲能部分,又加上中美貿易戰下,美國要掌握關鍵原物料、零部件的大義名分,電動車電池是重點項目,於是造就了一股淘金熱。

原本全球電動車電池回收產業,可說幾乎全數都在中國。2022 年全球電動車電池回收市場規模達 110 億美元,預期至 2028 年,隨著電動車市場擴大,更多老舊電動車汰換將達 180 億美元,原先這將大體上由中國獨享,包括回收取得的原材料,鋰、鈷、鎳也因此將落入中國手中。BMW 估計一輛電動車的電池回收原材料大約價值 1,000 ~ 2,000 歐元。

這是因為回收電池本是耗費人工、危險且污染的沒人要產業,歐美汽車回收業者拆解油電混合車時,都要特別挑出電池,想辦法賣為二手使用,因為無處回收,在歐洲,電動車電池的回收方式,就是整個打爛打碎成髒原料,出口到中國去處理。

如今在電動車正在大舉發展,各國已經開始爭搶相關關鍵原物料,加上中美貿易戰正如火如荼,美國可不能再如此「贈鹽予敵」,這些關鍵原物料現在被視為「戰略物資」,相較於從原礦中開採,從舊電池中回收,也等於是開挖「都市礦藏」,必須肥水不落外人田,而《2022 年降低通膨法》剛好有一大筆錢可供拜登政府補貼使用,於是成為產業本土化的重要誘因工具。

美國國稅局在該法案下,自動將使用美國回收取的材料的電動車電池視為美國製造,可適用電動車相關補貼,這強大的資金力量導致在美國廢電動車電池變黃金,引起一股在美國回收電池的淘金熱,汽車製造廠也更加緊研究容易回收的電動車電池。

對第三世界國家可能造成嚴重傷害

相對於美國以真金白銀推動,歐盟則是以義務來推動,規定電動車電池未來必須含有一訂比例以上的回收材料,並且嚴加限制在歐洲以外回收的條件,以逼使產業界在歐洲設廠回收。自古以來《北風與太陽》屢試不爽,歐盟這種硬性規定的做法,產業必須配合但興趣缺缺,反之美國砸錢引誘,產業爭先恐後躍躍欲試。

拜登大手筆投錢,改變了產業界的平衡,比起歐洲設廠,更熱衷於在美國設廠,規劃一座歐洲廠的同時,美國卻有好幾座廠正在計劃中。而當回收廠都在美國,美國原物料直接就近供給美國電池廠,達成肥水不落外人田的封閉循環,並且減低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

全球目前至少有 80 家電動車電池回收廠,還有超過 50 家新創公司,總計籌資規模達 27 億美元,幾乎全是近 6 年內創立,投資的大型企業包括各大車廠、電池廠,以及原物料巨擘如嘉能可(Glencore)。預計至 2030 年可供回收的電動車電池數量將 10 倍增,2022 年大約有 1,130 萬度的電池報廢回收,到 2030 年將增加到 1.38 億度。隨著回收電池比例上升,預期到 2040 年新電動車內的電池將有 40% 材料來自回收。

歐美各顯神通,以各種政策將電動車電池原物料留在本國,與中國強碰,結果可能造成對第三世界國家的意外嚴重傷害。

過去歐美汽車報廢後常常是轉售到非洲等第三世界窮困國家成為窮人的代步工具,如今歐美一方面推動全電動車化,各國紛紛設立停止出售內燃機汽車的最後期限,一方面設立各種辦法鼓勵國內回收電動車電池,其結果,未來進入電動車時代以後,淘汰的電動車,在補貼獎勵與法規限制下,比起送到第三世界國家當二手車,還不如直接在歐美回收,恐怕會造成第三世界窮人們變得無車可用的窘況。

(首圖來源: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