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寫不出來怎麼辦?神經科學家:想要靈感降臨,最好停止認真工作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10 月 07 日 11:00 | 分類 人力資源 , 生物科技 , 職場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提案寫不出來怎麼辦?神經科學家:想要靈感降臨,最好停止認真工作


從現在開始,一分鐘都不要想事情,讓腦袋休息一下。一分鐘過去,你剛剛在想什麼?你會發現,很難完全不想任何事,腦袋總飄著各種「待會要吃什麼」等大大小小念頭。

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詹雨臻表示,「叫你不要想任何事的時候,你還是會思考,這就是大腦的預設模式網路(DMN,default mode network)在運作。」DMN 與大腦各區域連結,人發呆時特別活躍,且與創造力高度相關。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靈光乍現的瞬間,都不是認真工作時,而是上廁所、洗澡等放空的時候。

每人創造力腦機制相同,但美醜感受因人而異

詹雨臻進一步解釋,大腦依區塊分為後腦、中腦和前腦。演化從後腦開始,掌管呼吸,與生存相關,中腦有情緒區。「人類跟動物最大不同,在於我們有前腦,就是認知部分,負責思考和理解。」

前腦和中腦掌管創造力,每人機制都相同,但受到刺激時,產生感覺卻因人而異。詹雨臻說,創造力可分為被動欣賞和主動思考,具欣賞力的人,掌管情緒的腹側腦區較活化(如杏仁核);思考又含擴散思考和聚斂思考。擴散思考是不囿於單一解答,想到多種可行方式,由 DMN 掌管;聚斂思考則選擇一最佳解決方案,由前額葉主導。但她強調,雖然有個別差異,但創造力其實可以透過訓練愈來愈好。

「打個比方,你愈常講笑話、講愈多笑話,就愈會講笑話。創造力也是,多做訓練就會提升。」過去大家總認為創造力是天賦,有些人天生就有美感,能創作偉大的藝術品。然而詹雨臻表示,創造力就像彈鋼琴,只要多練習,就能愈彈愈好。「大腦機制都在,你愈常做,那條路徑會愈來愈通,練習最重要。」

日常生活如何培養創造力?她認為從模仿開始最快。心理學家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的「社會學習論」,個體透過觀察楷模(model)來學習新行為。如同大家喜歡看成功企業家如何解決問題,藉以學習效仿。所以找到一個學習對象,做中學就能很快進步。此外,拓展視野、欣賞不同事物對個人提升創造力也很有用。

多元團隊輔以適度壓力打造富創造力的職場環境

工作場域若老闆和同事願意接納新想法,環境氛圍會鼓勵人們願意嘗試新方法。她以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葉克斯(Robert M. Yerkes)和約翰‧迪靈漢‧杜德遜(John Dillingham Dodson)提出的「倒 U 理論」(inverted U-shape curve)解釋,在完全沒有壓力(low arousal)及高度壓力(high arousal)的環境,人們表現都很低,就像山形兩端,要達到倒 U 頂端,處在「開放環境、適度壓力下,創造力表現會最好」。

詹雨臻提到,如果團隊成立目標是為了找出創新方案,成員異質度愈高愈好,最好性別、年齡、部門和專業都有差異,「團隊同質性太高,想出來的東西都很固定,如果每人差別很大,結果會出乎意料的有創意。」

她提醒,團隊運作必須特別注意成員的人格特質。舉例臉皮薄的人獨立作業時創造力比團體合作高。所以團隊若有人羞於表達,就要考慮改變做法。「你要營造鼓勵性環境,或換個方式,讓每人寫下點子再開會討論,這樣才能避免一直受特定人主導。」唯有每個成員都願意提出意見,才能發揮團隊的創造力。

(本文由 經理人月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