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俄烏戰事、歐洲企業為了避開衝突區域,紛紛減少使用鐵路、轉為海上運輸,帶動亞洲輸歐貨櫃量連六個月呈現增長,不過因「供過於求」(運輸服務供應高於貨物運送需求)、貨櫃船運費低迷。
日經新聞25日報導,日本海事中心(JMC,Japan Maritime Center)資料顯示,8月亞洲發往歐洲的海上貨櫃運輸量較去年同月成長6%至142萬473個(以20呎標準貨櫃換算),連六個月增長,主因烏克蘭危機後貨物運輸持續從鐵路轉向海運。
就目的地別看,亞洲發往東地中海的貨櫃量較去年同月暴增44%至28萬3,970個,西地中海增加8%至25萬1,776個,原先大多利用鐵路從中國進口貨物的區域增幅顯著較大,反觀擁有多數主要港口,佔整體貨櫃量比重超過六成的北歐萎縮2%至88萬4,727個。
報導指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歐洲企業為了避開俄羅斯或衝突區域,紛紛減少使用連結中國和歐洲的鐵路「中歐班列」、轉為使用海上運輸。
因2020年後下單新造船陸續完工,導致運輸服務供應高於貨物運送需求,因此貨櫃船運費持續低迷。上海航運交易所指出,截至10月13日當週,上海發往歐洲的20呎貨櫃即期運費每個為562美元,創2016年6月後低水準,截至10月20日當週運費也僅581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