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組織人權觀察 2 月 1 日發布報告指出,包括通用汽車、特斯拉、比亞迪、豐田和福斯在內的全球汽車製造商,均未盡可能降低其鋁料供應鏈中涉及維吾爾族強迫勞動的風險。報告中還指出,部分車商屈服於中國壓力,在其中國合資企業中採用的人權和負責任採購標準低於其他全球業務,導致涉及新疆強迫勞動風險增加。
人權觀察2月1日發布這份99頁有關於《怠於注意:汽車企業淪為中國強迫勞動共犯》的報告,人權觀察企業責任高級研究員兼宣導員沃明頓(Jim Wormington)表示:「汽車業根本不知道它們的鋁料供應鏈與新疆強迫勞動的關聯程度,而消費者也應該知道自己的汽車可能含有與新疆強迫勞動或其他人權侵害有關的原料。」
報告指出,新疆、鋁業和強迫勞動三者的關聯,構建在中國政府推動的勞動力移轉項目,也就是把維族人和其他少數民族送到新疆和其他地區從事強迫勞動。
製鋁業與供應商化石燃料廠都使用勞動移轉工人
人權觀察透過檢視網路上的中國官方媒體報導、公司報告和政府聲明,發現新疆製鋁業者參與勞動力轉移的可靠證據,並觀察到有些供應新疆鋁業煤炭的化石燃料公司,更接收勞動力轉移而來的工人在它們的煤礦場工作。
新疆的鋁冶煉廠依賴該地區豐富且高污染的煤炭供應,為能源密集型的鋁生產過程提供燃料。而新疆的鋁生產量從2010年近100萬噸增長到2022年的600萬噸。目前,中國生產的鋁占全球供應量9%,其中逾15%產於新疆。鋁料則被用在數十種汽車零部件,從引擎本體和車架到車輪和電池鋁箔,這些零部件不僅供應中國製造商使用,也外銷到全球各國汽車製造商。
報告指出,新疆生產的鋁大多被運往中國其他省分,與其他金屬熔製成鋁合金,以供汽車和其他產業使用。鋁錠一旦被熔化並混入其他金屬之後,就不可能查出是否全部或部分來自新疆,以致這些帶有污點的鋁可以進入中國和全球供應鏈而不被偵測出來。
製造與買賣多不易偵測來源
同時,新疆生產的鋁錠是由大宗商品貿易商收購後再出售,這也讓新疆和全球供應鏈之間的關聯更加不透明。全球大宗商品貿易商嘉能可(Glencore)告訴人權觀察,該公司從新疆一家鋁冶煉廠購買鋁料售予中國國內客戶,但表示「我們認識到與新疆有關的強迫勞動風險」,並稱已對該供應商在新疆的設施做過盡職調查。
根據聯合國《工商企業與人權指導原則》,汽車業有責任確認、防止和緩解出現在其供應鏈上的強迫勞動和其他人權侵害。
但因新疆高度壓迫與監控,造成汽車業不可能就強迫勞動的指控進行可信調查,因此應該考慮補救措施,人權觀察認為,各汽車企業應當檢視其供應鏈,並與任何被發現從新疆採購零件或材料的供應商斷絕往來。
汽車業不敢向中國供應商要求關聯清單
一些汽車產業從業人員和責任採購專家以匿名方式表示,中國政府的報復威脅導致各公司不敢向其中國供應商或合資企業提出與新疆強迫勞動潛在關聯的問題。
沃明頓認為,「中國居全球汽車產業的主宰地位,各國政府必須確保在中國製造汽車或採購零部件的公司不因中國政府對新疆的鎮壓行為而沾上污點,在中國做生意不應意味著必須使用或得益於強迫勞動。」
(本文由 中央廣播電台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Mike McBey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