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帶發現 454 顆新小行星,公民科學家立大功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4 月 28 日 0:00 | 分類 天文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小行星帶發現 454 顆新小行星,公民科學家立大功


要編目太空小行星非常棘手,不僅光線很微弱,且繞太陽轉時也不會停下來讓我們拍照。

最近天文學家從哈伯太空望遠鏡拍攝大量存檔影像,找到許多未見過小行星蹤影,19年37,000張哈伯影像發現1,701個小行星蹤跡,1,031顆小行星從未編錄,之中又約400顆小於1公里。

世界各地「公民科學家」為小行星辨識有大貢獻,天文學家再將志願者的努力與人工智慧演算法結合辨識小行星。這代表跨越數十年天文檔案尋找小行星的新方法,有效用於其他資料庫,並更深入觀察較小主帶小行星群,看到如此多候選天體令人驚訝。有些跡象顯示這種群存在,但正透過用整個哈伯檔案的隨機小行星群體樣本證實這點,對深入了解太陽系進化模型非常重要。

大型隨機樣本為小行星帶形成和演化提供新見解,傾向認為大量小型小行星是較大小行星的碎片,就像打碎陶器,是長達數十億年的打磨過程。較小碎片另一種理論是,是數十億年前形成,但聚集於太陽周圍形成行星的拱星盤塵埃時,沒有任何可想像機制阻止它們像滾雪球變大。研究員表示碰撞會產生某種特徵,可檢驗小行星帶群。

哈伯繞地球的速度很快,可透過哈伯曝光中小行星痕跡捕捉到徘徊小行星。從地球望遠鏡看,小行星會留下一條光跡,但哈伯影像則呈明顯彎曲軌跡,因哈伯觀察小行星視角會隨繞地球位置改變,小行星也會沿自己軌道運行。了解哈伯觀測時位置及測量條紋的曲率,科學家可確定小行星的距離並估計軌道。亮度由哈伯靈敏相機測量,比較亮度與距離就能算出大小。最暗小行星亮度約人眼可見最暗恆星亮度的四千萬分之一。

▲ 哈伯拍攝的棒旋星系UGC 12158,看起來像有人用白色筆在上面畫曲線,但其實是前景小行星穿過哈伯視野時的時間曝光組合,由於視差,這顆小行星看起來像一條彎曲軌跡,給人這顆微弱小行星沿彎曲軌跡移動的錯覺。(Source:NASA, ESA, Pablo García Martín (UAM))

小行星位置會隨時間變化,無法僅透過輸入座標找到,天文學家沒時間一一查看所有小行星影像,故與萬餘名公民科學家合作,共11,482名公民科學家提供近200萬個辨識訊息。專案接下來將探索以前未知的小行星條紋,以確定軌道並研究特性,如自轉週期。這些小行星條紋大部分是多年前被哈伯望遠鏡拍到,故現在無法追蹤以確定軌道。研究成果發表於《Astronomy & Astrophysics》期刊。

(本文由 台北天文館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