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對隱私權有點概念,你應該會知道自己的隱私權經常在瀏覽 Facebook、逛 Google、甚至是使用手機、汽車等,一旦你接觸的科技與網路服務越多,你就有越多資料被這些科技公司收集,並拿去轉售或是販賣廣告。只要你使用或接觸的科技產品越多,那你的隱私就很難被全面保障,而絕大部分的消費者也逐漸習慣自己的隱私被拿去做其他廣告用途。
但能夠讀取腦波讀數的消費級神經相關產品的出現,讓新的隱私問題開始浮現。有頭戴裝置可以讀取腦部活動、以充當冥想教練;或是可以讀取你的腦波、並協助你在社群媒體中顯示心情;甚至是讀取腦波幫你使用交友軟體;還有宣稱能夠改善憂鬱情形的相關產品──當然,還有已經在做腦機介面的 NeuraLink 與在你的血液中植入晶片的 Synchron 等,都是想要讀取你腦電波資料藉以進行真實互動行為的科技技術。
我們的大腦思想基礎是電子信號的傳遞,而腦機介面技術就是讀取與解析這些電子信號以獲取我們所知、所想。而這些專注於腦機介面領域的公司,很有可能能藉此窺知我們所思、所想。
科羅拉多州率先立法
2024 年 4 月,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州長簽署了一項極為特殊的法案,該法案是美國首次確保大腦資料成為隱私權的法律範圍,將現行的科羅拉多州個人隱私法中,將敏感資料的定義延伸到大腦、脊髓、神經網路等人體所生成的神經資料,將其視為與指紋、臉部資料或相關生物識別等資料同樣等級的保護。除了隱私保護措施外,消費者有權能訪問、刪除、修改他們的資料,甚至也能選擇不被使用來做為廣告判讀的一部分。同時,腦機介面公司在處理此類數據時必須遵守該州的規定,並且披露他們所收集的資料與計畫。
近年來,腦機介面的技術似乎開始在以我們難以想像的方式逐漸進步與擴張,以往只出現在實驗室的技術,現在已經開始在治療或其他領域的層面應用。也是因為這樣,科羅拉多州的立法者覺得需要藉此樹立一個新的隱私準則、避免這個新的腦內資料被胡亂使用。許多州也正在仿效科羅拉多,例如加州與明尼蘇達州也打算立法以保障神經資料的安全性。
根據紐約時報引用的數據,全球對腦機介面相關公司的投資在 2021 年達到 300 億美元,馬斯克的 NeuraLink 公司已經成功將該公司的產品植入人體,且能憑藉腦袋思想控制滑鼠、同時也能下西洋棋;這種突破性的進展在醫療方面尤其令人吃驚,2022 年,他們也報導過一名全癱的男子透過腦機介面想像自己眼睛在移動,就能透過電腦進行語言交流;甚至也有案例顯示科學家能藉由儀器「翻譯」全癱者的腦部活動,並透過電腦螢幕表現出他的喜怒哀樂、甚至一些錯誤率低於 25% 的語言翻譯。Synchron 開發了一種透過頸靜脈植入的血管內晶片,可以藉由偵測腦部活動控制電腦或行動裝置。
這些偵測腦部活動、藉以實現控制機械或實行相關治療的腦機介面,已經在〈駭客任務〉、〈攻殼機動隊〉、〈環太平洋〉等電影中出現過,而藉由科技的進步,機械能從我們腦中獲取的數據越來越多。
這個在反烏托邦電影作品中不斷出現的腦機介面,現在已經逐步進入了我們的生活。
腦機介面的科技規範還是一片荒蕪
專門關注此領域的神經系統權利基金會發布了一份報告,該報告訪問了 30 家消費級的神經腦機介面公司,並屆此了解他們目前的隱私政策與對客戶的協議、是否有與國際的隱私標準接軌。但該基金會披露出的結果顯示,只有一家公司對神經資料的訪問採取了限制,而有些公司已經有條件地與第三方共享甚至出售資料。但該州的法案將公立大學的研究排除在隱私法案之外,引發私立大學抨擊,認為這個法案限制了其他大學的學術自由、學生出於研究與教學目的使用相關工具將受到限制。
事實上,隨著這類技術的進步,除了接觸人類腦部資料的能力、帶來隱私保護的爭議外,同時也帶來更多關於道德上的爭議。奧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的神經病學教授 Eran Klein 在接受 Fast Company 訪問時表示,侵入式的寫入技術,可以透過刺激大腦的電極執行特定任務,例如治療漸凍人症或是帕金森氏症等疾病。但這類科技也能被用來改變一個人的行為、或是增強腦部功能。這類除了隱私之外的道德問題,也是腦機介面技術在逐步進展下需要考慮到的更多層面。
根據 Market.us 的研究指出,全球腦機介面市場的 CAGR 年增長率為 15.7%,預計要從 2023 年的 17.90 億美元增長到 2033 年的 74.19 億美元。目前非侵入式的腦機介面應用占市場的 84.2%,而醫療應用則占腦機介面整體市場應用的 45.4%。Market Research Intellect 數據顯示,目前北美為主要的腦機介面研發市場,其次為歐洲、而後是亞太地區──包括中國在內。
▲ 全球腦機介面的市場規模排名。(Source:Market Research Intellect )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