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實現淨零轉型關鍵要素,碳管理、永續綠領人才夯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5 月 21 日 8:00 | 分類 ESG , 淨零減碳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企業實現淨零轉型關鍵要素,碳管理、永續綠領人才夯

最近碳相關議題沸沸揚揚,台灣 2025 年起碳費先行,2026 年歐盟正式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供應鏈上下游都無法置身事外,如何制定減碳策略?對於企業來說,具備減碳永續、能源管理觀念將愈來愈重要,綠領人才需求也與日俱增。

現在企業更重視 ESG,無論是真心想為地球盡一份心力,還是受到供應鏈上下游要求,若想維持國際間競爭力,就不能忽略這波全球趨勢。

根據能源和氣候情報部門 (ECIU)統計,目前國際間已經有 142 個國家設下淨零排放目標,28 國更直接入法,國際皆積極推動減碳,台灣也在 2023 年正式將淨零目標入法,這幾天碳費議題也爭論不休,討論範圍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以數據來說話。

台灣宣布 2050 年淨零排放目標,更在明年起針對第一波、碳排放量達 2.5 萬公噸的大戶開徵碳費。為此碳盤查是一切的開端,企業需要了解自身的碳足跡,才可以開始擬定減碳量計畫,從產品的原料開採、製造、組裝、運輸、廢棄物處理、回收等所產生的總排碳量,計算一個工廠、一間企業直接、間接的總排碳量。

如果說財報是過去式,那永續報告便是未來式,相同之處在於,永續報告、永續策略要專業人士處理資訊與擬定。最近炙手可熱的碳審計師、永續管理師,便是協助企業達到減碳目標,首先需要掌握企業的碳排狀況、釐清碳足跡來源,最後擬定出高效減碳策略。

就如同國際能源總署(IEA)所預估,淨零趨勢下,2030 年前全球將增加 1,400 萬個綠領職缺。

環境部國家環境研究院 4 月底也辦理為期二天的「淨零排放基礎增能班」,開辦 6 期、北中南三區開放報名僅天 2 就額滿。另外三大主題內容也包括溫室氣體盤查、碳足跡查證、自願減量專案等,都是國內企業刊登職缺描述的關鍵技能。

1111 人力銀行資料庫顯示,近兩年 ESG 職務的工作機會數與投遞履歷意願,雙雙翻倍成長,工作機會由 2 千多筆成長到接近 6 千筆,企業因應 ESG 報告書撰寫,開出大量人力需求。

供應鏈減碳上下游都要動起來

目前台灣碳排大戶,遍布各產業,包含台電、台塑化、中鋼、台積電等皆在前段班,環境部指出,排碳大戶約 550 廠,合計排放量約 2.23 億噸 CO2e,能源間接排放量合計約 5.69 千萬公噸 CO2e,涵蓋台灣整體排放量約 75%。

但除了排碳大戶外,其他業者也無法置身事外,根據環境部碳費收費辦法,設定 2.5 萬噸為起徵點,後續將隨擴大盤查登錄及查驗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排放源門檻值,分階段調整下降起徵門檻。

好比台積電 2023 年開出第一槍,要求供應商得在 2030 年前節能 20%,否則將失去訂單。台積電也積極建立半導體綠色供應鏈,首推出「溫室氣體盤查」、「產品碳足跡盤查」主題工作坊,由專業講師引導供應商專責人員正確鑑別廠房、產品的碳排放來源與數據計算,進而規畫改善作為達成減量目標,截至 2023 年 1 月,總計 47 家供應商共 71 人參與。

中鋼也在 2023 年成立「1+N 碳管理示範團隊」,已完成 9 家下游客戶碳盤查輔導、節能診斷,除了確保業者具備自主進行碳盤查能力外,也提供節能改善建議;目前也已完成 6 家客戶預估節電潛力達每年 2,053 千度,總減碳潛力約達年 1,045 公噸 CO2e,預計 2023 年可完成 11 家客戶輔導,年減碳潛力將大於 1,500 噸 CO2e。

台塑化也在 2020 年做了碳盤查,全年碳排量高達 2,550 萬噸,對此也於內部成立 ESG 推動委員會、永續發展委員會,並直屬於董事會、直接監督,定期開會報告,並將減碳、碳中和視為後續推動 ESG 最重要的目標,目標在 2025 年減碳 22%、2050 年達成碳中和。

未來國際品牌對供應鏈淨零要求也會愈來愈嚴格,2026 歐盟正式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美國清潔競爭法案(CCA)緊跟在後,雖然台灣年碳排 2.5 萬噸以下中小企業媒不會被徵收碳費,但台灣也是出口導向國家,扮演重要角色,中小企業將會面對供應鏈上下游國際大廠壓力,得提早因應。

(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