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幾里得太空望遠鏡的天文新發現(下)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6 月 02 日 0:00 | 分類 天文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歐幾里得太空望遠鏡的天文新發現(下)

旋渦星系 NGC 6744 位於孔雀座,距離我們 3,000 萬光年,是目前所知最大漩渦星系之一。歐幾里得望遠鏡視野很廣,一次攝影就能納入整個星系,不僅顯示整個星系旋臂構造,還能同步呈現精細結構,如旋臂形狀像「馬刺」的羽狀塵埃雲。如此攝影性能,讓科學家同時計算星系單一恆星數量,以及測量追蹤星系恆星和塵埃分布與運動,繪製含恆星形成區的分子雲與塵埃分布圖。

▲ 中央旋渦星系NGC 6744散布許多亮點,從明亮核心以順時針往外延伸多條旋臂,彼此無法完全區分。星系上方延伸出旋臂尾端,有條薄薄光暈,左下角光暈還包圍兩個亮點。

▲ NGC 6744放大,星系核心十分明亮,四周圓盤向外延伸出多條旋臂。棒狀光暈從核心向上和向下延伸至與旋臂交接處,深色如靜脈分支狀塵埃結構貫穿不同旋臂,恆星均勻分布整個星系。

天文學家運用歐幾里得望遠鏡的觀測成果,研究星系恆星形成、星際塵埃、氣體的連動關係,並繪製不同種類恆星於星系分布及恆星形成時位置,揭開形成旋渦星系結構的物理原理。用這些成果還能研究如何辨識球狀星團,並搜尋NGC 6744周圍矮星系。

▲ NGC 6744上方放大,因星系合併過程潮汐力影響被拋至宇宙空間的弧狀恆星流,含球狀星團,尾端有一群類似矮星系核心的扁橢圓狀恆星群。

星系團Abell 2764

星系團Abell 2764位於鳳凰座,距離我們約十億光年。歐幾里得望遠鏡影像顯示,星系團狹小空間約有數百星系受重力影響,圍著暗物質組成的星系團暈繞轉。同時呈現各類天體,包括星系團外許多背景星系、比Abell 2764更遙遠的星系團、星系潮汐力拋入宇宙空間的恆星流、重力作用相互合併中星系,以及幾乎以正側面朝著我們,呈薄如紙片圓盤的漩渦星系。

▲ 右上角有許多星系群聚的集團就是Abell 2764,看起來像擠在狹小空間內的明亮球體和橢球體。其他區域均勻散布著代表星系的微小亮點和發光球體。

▲ Abell 2764放大,各星系外圍光暈看似十分混亂,顯示擠在狹小空間的星系正劇烈重力交互作用與合併。

藉歐幾里得望遠鏡的寬廣視野,這些影像讓天文學家直接測量星系團Abell 2764半徑,同步研究外圍構造。與(上)介紹的星系團Abell 2390一樣,天文學家能直接觀察宇宙形成後約七億年就誕生於星系團的遙遠星系如何形成與演化。

多拉多星系群

多拉多星系群(Dorado Group of galaxies)位於劍魚座,距離我們6,200萬光年,是南天擁有星系種類最多樣化的星系群之一。歐幾里得望遠鏡影像中,捕捉到星系合併演化過程,清楚呈現星系重力作用拋出的恆星流,和星系核心重力相互吸引,多次相互穿越產生的殼層構造。多拉多星系群較年輕,星系仍在相互合併與爆發性產生恆星的「星爆」演化階段。

▲ 變動中的多拉多星系群,最大兩個星系在中央,周圍有大範圍且相互接觸的球形光暈,代表兩個星系因重力作用正在合併,左下方有個較小橢圓光暈,三星系都非常明亮,代表星系因重力作用而爆發性形成恆星。左上方有兩個較暗的矮星系。

歐幾里得望遠鏡影像,可同時精確呈現如球狀星團、星系交互作用、星系群與恆星流等,大小差異甚多的天體構造與演化過程,讓天文學家直接看見星系群個別星系,如何隨時間演化合併,更了解星系是如何在暗物質暈內形成,並調整宇宙演化模型。

▲ 多拉多星系群的矮星系,其一光暈呈細長橢圓形,另一近圓形橢圓。

天文學家正運用歐幾里望遠鏡,記錄並建置多拉多星系群圍繞每星系的球狀星團完整清冊。一旦知道星團位置,就可用它們追蹤與推算星系形成歷史與方式。接下來也將運用這些數據來尋找星系群周圍的新矮星系。

歐幾里得太空望遠鏡

歐幾里得太空望遠鏡由歐洲太空總署建造和營運,並獲美國太空總署資助。營運方歐幾里得計畫聯盟,由15個歐洲國家、美國、加拿大和日本等300多個研究所2,000多名科學家組成,提供科學儀器服務和觀測數據分析。空中巴士負責開發酬載望遠鏡模組,美國太空總署提供近紅外光譜儀和光度計(NISP)。

(本文由 台北天文館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