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魔杖造形一卡通掀起網路開箱潮,結合各式動漫、品牌主題,遠超既有卡片限制,不只比折扣、比場景,更要衝「心占率」。
魔杖主題的電子票證掀起討論,不僅外形、大小逼真,過卡、儲值時魔杖尖端也隨之點亮,滿足使用者的魔法想像。7月10日哈利波特主題一卡通限量兩萬張開賣,不到一分鐘售罄,寫下今年最佳銷售紀錄。原價1,080元,蝦皮最高喊到6千元。
這並不是電子票證第一次掀起熱潮。一卡通公司表示,歷史銷量最佳是五月天螢光棒,共賣出約8.7萬支。2020年電子票證龍頭、悠遊卡公司推出的PS4搖桿D4C造形悠遊卡,更銷售高達48萬張,為史上最高。
PS4悠遊卡,銷售量最狂
2023年銷售最佳的,是銷售達10萬張的台灣味手繪風悠遊卡與台灣風情系列悠遊卡。各年齡層都有支持者的寶可夢驚喜包悠遊卡,以及寶可夢系列悠遊卡,分別有8.5萬與8萬張銷量。一卡通方面,2023年銷售前三名都是Hololive VTuber系列的精裝一卡通,第四與五名由明星出線,分別為五月天諾亞方舟(十週年)套卡與aMEI ASMR套卡組。
雖然立體造形電子票證多採限量或限時銷售,銷量數字不一定能反映IP實際支持人數。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場電子票證大戰,戰場不只回饋還有吸睛度。從熱銷電子票證的種類,也可以歸納出兩大IP的行銷趨勢。
《財訊》報導,一卡通總經理室協理徐毓鍾分析,首先是生活小物卡片化,如列車車廂、台鐵便當或是藍白拖。另一種則是動漫或電影意象的實體化,主打體驗性,哈利波特魔杖一卡通就屬這類,「要讓使用者不只是支持人物角色,更能生活中化身為魔法師」。
▲ 掀起搶購熱潮的《哈利波特》魔杖造型一卡通。 (Source:一卡通)
雖然大部分為縮小化,但部分產品也能透過「巨大化」增加吸睛度,如「巨大化」悠遊卡,就是長21公分、寬13.1公分,比一個巴掌還大。愛金卡去年底推出高18公分,有發光吼叫功能的「哥吉拉紅蓮公仔iCash 2.0」。
透過IP聯名帶動卡片銷售,同時增加使用率,使用率提升也能促進各商店裝設悠遊卡機的意願,使用愈方便,民眾購卡意願就愈強,形成強大商模循環。徐毓鍾說明,包括鑰匙圈等立體造形電子票證,就占卡片銷售量25%。
「對一卡通來說,最重要的指標一定是使用者。」一卡通總經理鄭愷尹指出,「使用者愈多,代表後面收入就愈多,特別是有票證也有電子支付,希望透過App與優惠活動,融合兩邊使用者。」
聯名衝卡量,消費是關鍵
然而,鄭愷尹點出不只期待,更是電子票證廠眼下挑戰。從悠遊卡與一卡通2023年財報可發現,營業收入透過儲值卡或電子支付消費產生的手續費收入仍是大宗,分別為53.59%與46.26%。
《財訊》報導,金管會統計,若從5月起算,過去一年悠遊卡、一卡通與愛金卡三大電子票證廠商的卡片使用狀況可發現,雖然流動卡數分別成長9.47%、10.72%與7.74%,增幅顯著。但有實際消費行為的卡片數,悠遊卡成長4.59%、一卡通2.82%,愛金卡則減少超過10%。從消費金額看也是類似狀況,悠遊卡增加3.14%、一卡通與愛金卡分別下滑8.74%與10.94%。
簡而言之,除了悠遊卡的一卡通與愛金卡,透過聯名品牌大打IP戰同時,卡片量雖有成長,但似乎無法促成持卡人實際消費行為。雖然電子票證業者也採取行動,如一卡通力推「一卡通綠點」活動,透過回饋點數鼓勵使用者轉用記名卡或App支付,力圖將使用者留在平台,但能否祭出更有感的優惠,或爭取到有消費意願的使用場景,恐怕才是決定電子票證大戰的關鍵。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