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前進德國德勒斯登建廠,供應鏈台商也紛紛評估前進德國建立據點的可行性。不過台德勞動條件與文化差異,使台商裹足不前,德國經濟辦事處旗下博智顧問公司總經理戴佩玲(見首圖)就強調,台商要前往德國投資,要因應當地勞動條件與文化,須注意三件事,就是老闆與員工的關係、重視溝通、工會的角色。
戴佩玲首先解釋了博智顧問公司扮演的角色,那就是協助德國經濟文化辦事處在台灣舉行商展、協助台德雙方企業進行投資等事項的單位。所以,戴佩玲強調,在台積電宣布將在德國德勒斯登興建晶圓廠之後,許多台積電供應鏈廠商也開始洽詢博智顧問公司一樣要前往投資的資訊,這使得相關的勞動條件與文化差異問題成為許多台商關心的焦點。
戴佩玲表示,因為台德兩地的習慣與條件不同,也塑造了兩地勞工的文化差異。以在德國來說,首先台商其往投資後老闆要了解,員工是老闆的夥伴,而不是屬下,雙方是一同工作創造利益的,所以說話比較直接,還沒有上下或大小的分別。因此,在下班時間,在德國人非常重自自我與家庭生活的情況下,如果這時候老闆要請德國員工工作,德國員工有權可以控告老闆。
其次,因為員工與老闆是夥伴關係,所以德國員工非常喜歡進行討論,就算是花一整天的時間與老闆做討論,他們也會非常地樂意。最後,就是工會的角色。因為德國法律規定,企業規模達到 50 人以上就必須成立工會,而成立工會的目的一方面爭取員工的利益,一方面也督促企業的進步。在爭取員工利益方面,工會成員有權利在提出深情厚,在公司的任何時間進行工會事務的作業,而公司不能拒絕。甚至,要聘僱新員工之際,工會成員會餐與薪資討論,不能讓公司有刻意壓低薪資的情況。
就督促企業進步方面,工會也會時常提出建議,要企業在 ESG 的規範下做更好的事情,以協助企業的進步。所以,工會雖然說經常是站在企業管理的對立面,但在德國也是企業化的一部分,這讓準備前往德國投資的企業老闆該做事前的心理準備,因為與台灣的狀況有很大的不一樣。
戴佩玲進一步強調,在疫情後晶片短缺時期,許多德國人開始知道了這麼多車用關鍵半導體的生產都是來自台灣,加上台積電到德國投資建廠的消息曝光後,的確讓德國人更多的認識了台灣。不過,就傳統就業市場來說,因為德國的重工業與汽車工業發達,許多年輕人第一選擇就業的企業還是以這兩種產業的公司為主,要不然就是以當銀行家、醫生為目標,半導體產業還是比較少人考量優先進入的產業。然而,隨著台積電德勒斯登晶圓廠未來完成後,加上台商供應鏈需要在當地建立據點,需要相關人才越來越多的情況下,也可能對當地就業狀況產生變化。
至於,會不會擔心台積電德勒斯登晶圓廠也會產生與美國亞利桑那州晶圓廠一樣,有文化水土不服的問題時,戴佩玲強調,這次台積電德勒斯登晶圓廠找來了歐洲三大半導體企業,包括英飛凌、恩智浦、博世等公司的入股參與,加上晶圓廠廠長 Christian Koitzsch 過去也在博世德勒斯登晶圓廠服務過,相信更會了解當地的勞動文化與條件,預計將大大降低相關勞工事件發生的風險。
(首圖來源:博智顧問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