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智症是老年殺手,超過 85 歲的人當中,近三分之一都患有失智症,但研究人員認為透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預防失智症,一項最新研究強調身體活動的重要,即使是體弱的人,每週只要稍微起身動一下,就可以大幅降低失智症的風險。
失智症是老年病中最常見的一種,雖然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但近年來的研究發現,透過改變生活方式,包括控制膽固醇、血壓和血糖,以及身體活動,可以預防失智症。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和英國國家醫療體系均建議成年人每週至少進行 150 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平均每天 20 分鐘,但是對於許多老年人而言,很難落實官方建議的高強度運動量。
少量運動就能防失智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分析涵蓋近 90,000 名平均年齡 63 歲的英國人,他們手腕上配戴活動追蹤器,發現在平均 4.4 年的追蹤期內,有運動和沒運動的差別極大。每週增加 30 分鐘中度到劇烈的體力活動,比起完全不動的人,失智症風險低 4%。
基本上,活動量越高,比起完全不動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就更低,兩者之間的關聯很明顯。更令研究人員驚訝的發現是每週活動量最低的參與者,一週只動 1 分鐘到 34.9 分鐘不等,在平均四年的追蹤期內患失智症的風險降低 41%。每週體力活動時間在 35 至 69.9 分鐘之間的參與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降低 60%,每週 70 至 139.9 分鐘,風險降低 63%,每週活動時間在 140 分鐘及以上的人,風險低 69%。即使是體弱的老年人,活動量增加也與失智症風險降低有關。
活動增加大腦血流量
這項研究進一步證明,適當運動總比不運動要好,尤其是對於目前尚無法治癒與大腦有關的衰老相關疾病而言。而根據官方建議活動指南,所謂的體力活動不一定是需要有系統的運動,只要身體動起來都可以,中等強度運動如快步行、水中有氧運動、打網球、平路上騎單車、排球棒球這些有接與投的運動,但如爬樓梯、抱小孩、擦地、洗擦浴缸、洗車、做一般園藝工作等一般活動,也屬於中等強度活動。
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臨床醫學教授評論這項研究,他認為有很多機制可以解釋這種影響,主要是增加腦部血流量,改善代謝廢物的處理並減少發炎,也可能與運動的人採取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睡眠、飲食、生活投入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能減少失智症,尤其是阿茲海默症的神經發炎、失調和斑塊形成。
這項研究強調動總比不動好,每天只要增加五分鐘活動量,對晚年健康與幸福就能夠發揮關鍵作用。研究結果已發表在《美國醫學主任協會》期刊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 。
- Dementia risk could be lowered by doing this for 5 minutes a day: study
- Small Amounts of Moderate to 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Are Associated with Big Reductions in Dementia Risk
(首圖來源:Flickr/Fit Approach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