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媒報導,近年來由於美國的制裁,限制了中國企業取得先進製程節點和製造設備,中國半導體產業迅速轉向成熟製程晶片的發展,以滿足國內科技需求,但也對全球市場造成嚴重影響。
Tom′s Hardware 報導,到 2025 年底,中國晶圓廠成熟製程晶片產能將占全球市場的 28%,到 2027 年還成長到 39%。雖然,成熟製程節點(通常高於 20 奈米)主要應用於消費電子產品和汽車等領域,為晶片製造商帶來重要的利潤,並為研發部門提供資金,但中國的崛起正對全球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中國政府通過國家和地方的大力投資,推動了本土晶片製造商的發展。中國「大基金」籌集數千億人民幣生產半導體,地方政府也紛紛投資區域企業。然快速擴張也造成嚴重產能過剩風險。
報導引用產業觀察家,預計未來晶片製造業將出現「中國衝擊」,使得一些西方的公司感受到壓力。而造成「中國衝擊」的原因,在於中國晶圓廠的定價遠低於西方公司,使得西方企業難以與之競爭。一位德國晶片製造商的銷售主管表示,過去由全球領導者 Wolfspeed 以 1,500 美元出售的主流 6 吋碳化矽(SiC)晶圓,現在廣州 Summit Crystal Semiconductor 售價僅 500 美元。這種巨大差價,使西方公司難維持市占率。
曾是碳化矽晶圓領導者的 Wolfspeed,股價三年來下跌 96%,裁減 20% 員工。亞利桑那州半導體公司 Onsemi 也宣布裁員 9%。雖然不能將所有裁員都歸咎於中國崛起,但美國政府公開表示,中國成熟製程快速發展,已對美國產業產生影響。
市場成熟晶片種類繁多,且中國經濟未完全復甦,市場研究及調查機構 IDC 預計中國本土化政策推動,中國企業未來將比全球同行更積極擴產。中國 2023 年首次宣布擴大成熟製程,市場就預測成熟晶片市場供過於求。這場美國和中國晶片戰新戰場,將對兩國和大小晶片商產生何種影響,目前還難預料。但利潤因追求市場占有率而消失,這使得這場成熟晶片混戰,將不會對任何一方有所眷顧。
這場成熟製程晶片大戰大來的潛在的影響,首先是價格戰的衝擊,中國晶片製造商可能會通過低價策略來搶占市場占有率,這將迫使其他國家的企業降低價格,進而壓縮利潤空間。這一情況就讓許多公司獲利下降,一些西方公司可能難以承受競爭壓力,最終被迫進行重組而退出市場。
再來就是利潤減少,企業可能會減少研發投資,使創新放緩,影響時程。因市場過度依賴中國成熟製程晶片,可能會使其他國家面臨供應鏈風險,尤其是在地緣政治緊張的情況下,這情況可能更加嚴重。最後一連串的低價競爭成熟製程晶片結果,最終出現為爭奪市場占有率,部分供應商可能會生產低品質產品的情況,影響到消費者的權益。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