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 時代的資料中心架構正面臨根本性改變。Arm 資深副總裁暨終端產品事業部總經理 Chris Bergey 於 COMPUTEX 2025 展會前的演講中強調,隨著生成式 AI 應用快速擴張,全球對高密度、高能效運算平台的需求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根據 Arm 預估,至 2025 年底,全球 50% 以上的新資料中心 CPU 將採用 Arm 架構。
Bergey引用Amazon內部資料指出,過去兩年AWS新增部署的CPU中,有超過一半來自Arm架構的Graviton平台。而不僅是Amazon,Google的Axion、Microsoft的Cobalt、Oracle與Ampere的合作,以及阿里巴巴的倚天平台等,也皆以Arm架構為核心,全面擴張至主流雲端運算場域。
隨著AI訓練與推論工作負載暴增,資料中心能耗問題成為業界關注焦點。Bergey指出,以台灣為例,至2028年預估資料中心耗電量將達到目前的8倍,從「百萬瓦」邁向「千萬瓦」等級。這使得「每瓦效能」(performance per watt)成為晶片選型的決勝因素。
Bergey指出,傳統CPU架構「不適用於AI」,這些架構設計初衷是為網頁伺服器與通用計算,無法應對AI工作負載對於記憶體頻寬、I/O與資料吞吐量的高度依賴。Bergey並以NVIDIA為例,該公司已從標準伺服器轉向使用自家DGX平台,並導入與Arm合作開發的Grace-Blackwell架構,實現GPU與CPU緊密耦合的AI基礎設施。
Bergey指出,AI若無法解決能耗與擴充性問題,「將無法真正規模化」。而Arm正是提供「AI-ready」基礎設施的關鍵平台,協助全球雲端供應商與AI開發者實現運算密度、能源效率與商業可行性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