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平達是新加坡人,也是嘉義女婿,他將台灣從德國蔡司不直接經營的市場,變為高成長明星;下一步他還要把台灣和蔡司合作發展的技術,推廣到全世界。
台灣的南科是全世界極紫外光設備(EUV)最密集的地區,今年下半年,全球最先進的2奈米晶片,即將在高雄量產,台積電將在高雄興建5座2奈米以下製程的超大型晶圓廠。
如果說,台積電是台灣的護國神山,那麼,EUV就是護國神山的心臟。不過,很少人知道,少了一家公司,全世界將無法打造EUV設備。
這一家公司就是來自德國的蔡司。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過去7年,不只EUV,蔡司在台灣的影響力大幅成長,7年前,蔡司在台灣只有20名員工,現在,已超過400人;去年,蔡司更和經濟部簽署投資意向書,將在10年內在台灣投資台幣100億元。德國蔡司正全速和台灣產業合作。
衝市占 砸錢讓客戶換設備
「蔡司為什麼從2017年開始投資台灣?」蔡司台灣總經理章平達(見下圖)接受《財訊》採訪時說,「有些事情,是有緣分的」,他說,德國蔡司進入台灣,竟和好消息電視台有關。
過去蔡司都是透過經銷商經營台灣市場,但2017年,原本蔡司台灣的經銷商、亞基利公司董事長曾國生希望全力經營好消息電視台,「我們就併購了這家公司」,直接經營台灣眼鏡鏡片市場。
「我們在台灣落地才發現,蔡司各事業體在台灣都有代理商,但是大家都在觀望。」他解釋,原來德國總部對台灣市場是採觀望態度,全靠代理商經營,德國總部一開始,也觀望章平達能做出什麼成績,「他們也同時了解台灣市場的運作方式、法規,為投資台灣市場打底。」他剛開始開拓台灣業務時,人生地不熟,他的一位朋友觀察,「有一段時間,他真的很辛苦」。
章平達在台灣的做法,就是「衝衝衝」,和蔡司合作的光明分子老闆丁翰輝回憶,當時章平達想說服他買下一套5,000萬元的驗光設備,他回答,「可是我剛才向別人訂了一套幾千萬的設備」,章平達的答案竟然是,「你訂的那一套,我買下來!」一旁的蔡司員工全部嚇傻,沒經過總部同意,章平達竟做出這樣的承諾。
丁翰輝回憶,他當時想「你敢做,我就敢買!」馬上簽下合約,引進一套蔡司驗光設備,沒想到,這個舉動竟然改變了台灣眼鏡市場的生態,「在這之前,賣高價設計鏡框的利潤才好,驗光不是那麼被重視。」他回憶,顧客的接受度很高,丁翰輝之後不但陸續買下共10套蔡司設備,還在新竹竹北成立亞洲最大的蔡司旗艦店,「光為了牆面的顏色,室內裝潢的風格,就和德國總部磨了一年多。」丁翰輝笑著說。
拚良率 檢測速度快6,000倍
看到鏡片部門成長後,「總部其他事業體就說,如果你們可以成功,我們也想。後來,我們又接下醫療部門的生意。」章平達回憶,接下來,他平均1~2年,就引進一個蔡司事業部的生意在台灣落地,從顯微鏡、醫療到最新的工業量測業務解決方案,陸續引進台灣。後來蔡司總部也決定在台灣投資半導體事業部門。
其中,蔡司半導體部門對台灣有不小的影響。「半導體製造流程中,從頭到尾蔡司都有參與」,蔡司台灣顯微鏡解決方案負責人蔡慧分析,除了EUV設備裡的反射鏡只有蔡司能製造,事實上,EUV設備所用的光罩部分,也是由台灣製造。
光罩的角色就有如沖印相片時使用的底片,不容許任何錯誤,現在,最高階的光罩價格動輒以億元為單位計算,在光罩製造完成之後,還需要經過蔡司在台灣各地的工廠用離子束技術反覆測試、修改、模擬,確認投入生產精準無誤後,才能放行。
但即使生產出晶片後,要抓出晶片良率下降的原因,也需要蔡司幫忙。採訪時,蔡慧站在蔡司最先進的電子顯微鏡前,拿著1顆晶片解釋,「這台設備檢測晶片瑕疵的速度,比別人快6,000倍!」
他解釋,蔡司的電子顯微鏡技術已經進步到可以用「一個原子」(相當於0.1奈米)為單位,來掃描晶片裡的缺陷,但是,這麼精細的掃描,用來尋找晶片裡的瑕疵,就像在整個亞洲尋找一個破掉的碗,怎麼能做得又快又好?
「我們有一套方法」,他解釋,蔡司會與客戶合作,先用電信訊號鎖定可能的範圍,「先把範圍縮小到,也許像宜蘭這麼大」,再用蔡司的3D X光掃描儀,尋找這個壞掉的碗,可能在哪棟房子裡,最後才出動高精密度的電子束顯微鏡,仔細掃描可能出問題的幾棟房子,抓出讓晶片出問題的病灶。
現在外界最關心的是台灣各半導體廠要發展矽光子技術,蔡司是光學專家,要如何幫忙?「這裡面牽涉很多夥伴和他們的智慧財產,我也不能講」,他只透露,「但物理的原理是不變的,我們是把現在體積很大的東西,縮小到晶片裡面」,再用自動化的方式製造出來。
章平達也透露,蔡司在台灣,也開始和台灣廠商一起拓展市場,例如,蔡司和竹科的衡陞科技合作,利用他們開發的奈米探針,和蔡司的顯微鏡,一個偵測電氣訊號,一個分析光學訊號,布局埃米世代的新半導體量測技術。
現在,章平達對投資台灣的企圖心很強,這一次,《財訊》在蔡司位於新竹的創新研發中心採訪他,「我本來希望這座創新中心,要配備晶圓廠等級的無塵室,讓客戶一進來就發出WOW的驚嘆!」他說,德國總部雖然同意投資台灣,卻也替他踩煞車,設創新中心可以,但要設無塵室,要等賺到更多錢再說。
因此,今年章平達再拋出新點子,「我們會在台灣設工業量測的中心,今年蔡司會從半導體跨入產業」。
蔡司工業量測解決方案營運總監嚴子登帶我們走進實驗室,看到蔡司的工程師正在量測AI伺服器用均熱片的結構,他們的技術能在不破壞產品的情況下,看到製造過程裡出了什麼問題。
新氣象 從半導體跨域競爭
嚴子登解釋,他們曾經幫AI伺服器「抓漏」,「只要水冷系統漏一滴水,就可以讓一台幾千萬元的伺服器報銷。」他說,但問題是,用傳統方法,必須把有問題的零件切開,過程會破壞零件的結構,無法找出答案;蔡司的方法,是利用X光,在不破壞產品的狀況下,看出內部哪一個部件因為長時間水壓衝擊變形,導致漏水,「每一種材料對X光的吸收不一樣,只有我們的技術,能同時顯現對X光吸收能力強的材料和弱的材料,同時清楚拍下他們的結構。」
今年,蔡司還將從德國引進一種工業用的大型電腦斷層(CT)掃描儀,能幫大如風力發電葉片的產品做掃描,接下來,他們計畫和台灣的自行車、被動元件、電池等產業合作。
章平達是新加坡人,不過,他也常用帶著新加坡腔的閩南語說,「我是嘉義女婿」。他說,他希望能在台灣,將台灣利用蔡司發展的解決方案,帶到全世界。
例如,全世界只有台灣,會用到奈米級的電子顯微鏡技術來看半導體,章平達去年就邀請德國總部,帶全世界蔡司半導體相關技術人員,來台灣辦為期一週的技術論壇;同樣的,他和台灣醫院合作後,發展出新的牙科技術,今年也邀請亞洲各國的牙科醫師,在台灣舉辦醫療論壇。
在章平達的推動之下,蔡司在台灣創造8年20倍的規模擴張,這一股趨勢,將有助於台灣科技實力全面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