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AMD 晶片輸俄量年減 95%,俄商反擊:處理器照樣買得到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5 月 25 日 9:49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國際貿易 , 晶片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英特爾、AMD 晶片輸俄量年減 95%,俄商反擊:處理器照樣買得到

俄媒 Kommersant 報導,根據俄羅斯聯邦海關總署(FCS)表示,與 2023 年相比,2024 年 AMD 與英特爾的中央處理器(CPU)進口量分別年減 81% 與 95%。今年晶片進口總量約為 3.7 萬顆,價值約 4.39 億盧布,而去年則為 53.7 萬顆,價值約 63 億盧布。

直得注意的是,早在 2022 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時,美國已對該國實施經濟制裁與出口管制,但由於美國高階科技產品的黑市在俄羅斯已根深蒂固,即使無法直接從美國取得,俄國企業與個人仍能透過其他方式獲得這些產品。

例如,香港仍是將這些禁運品走私到俄羅斯的重要樞紐,光一個辦公室地址就經手流通價值約 40 億美元的晶片;部分印度公司也被發現參與走私 AI 晶片,是從馬來西亞取得貨源後經印度轉運至俄羅斯。這些可能是俄羅斯企業獲取遭禁半導體的主要方式,部分用於烏克蘭戰場上的俄軍武器系統。

事實上,俄羅斯業者甚至表示市場上根本沒有晶片短缺,且許多人指出供應量已連續第三年增加。一間 IT 設備與零組件供應商的業務發展總監 Artur Timerbulatov 對俄媒 Kommersant 表示,處理器沒有出現供應問題,但部分外國設備製造商已經告知,受到通膨與中美貿易戰影響,價格將提高約 10% 至 12%。他還表示,FCS 公布的數據並沒有反映實際情況。

另一位俄國科技公司高層 Anton Gromov 也對該媒體表示,「處理器」這個項目甚至沒有出現在運輸文件上。即使價格上升,但漲幅不大,而市面上最熱門的處理器價格仍相對穩定。

這些狀況也顯示,美國對中國與俄羅斯的禁運與制裁措施大多未見成效。許多政府與民間專家都表示,美方試圖控管晶片出口的做法終將失敗,且是徒勞行動。此外,負責執行出口管制的美國政府機構仍依賴過時的流程,且多數情況下只能仰賴晶片製造商的自願配合。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