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特爾今年 3 月任命新執行長陳立武接掌陷入困境的英特爾,華爾街分析師大都持謹慎樂觀的態度,但現在外界對英特爾的評論逐漸模稜兩可、語帶保留,似乎是對轉型計畫缺乏信心。
Loop Capital 分析師 Gary Mobley 認為,要正面評價英特爾初步的轉型策略相當困難,因為該公司正陷入明顯的兩難困境。台積電的先進製程更勝一籌,若英特爾產品要與 AMD、NVIDIA 和 Arm 生態系競爭,台積電是更合適的晶圓代工合作夥伴。
但這個理想選擇仍有潛在風險,主要是英特爾的固定成本若缺乏自家產品部門的大量訂單,將無法獲得支撐。因此,在英特爾晶圓代工業務(Intel Foundry)與產品業務仍緊密捆綁的情況下,晶圓代工業務部門反而會成為產品部門的逆風。
Mobley 表示,若英特爾未來的故事能從「Foundry 2.0」策略中抽離,或將晶圓代工部門與母公司分離,可能會對評等採取更正面的看法,因此評級持有、目標價 25 美元。
同時,富國銀行(Wells Fargo)也表示,對英特爾的全面轉型下判斷實屬過早。雖然該機構對 18A 製程的良率進展持正面評價,但也對採該製程的 Diamond Rapids Xeon 處理器沒有明確的上市時間表達擔憂。
富國銀行也指出,AMD 預計將在 2025 年下半年至 2026 年持續擴大市占,主要歸功於 2 奈米製程的 Zen 6 EPYC 平台,而英特爾目前在 PC 業務上同時受到 AMD 與 Arm 陣營的雙重夾擊。
(首圖來源:英特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