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又濕又熱,西伯利亞棕熊無法冬眠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12 月 11 日 12:37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物科技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冬天又濕又熱,西伯利亞棕熊無法冬眠

今天冬天高溫,打亂動物生理時鐘,俄羅斯東部的阿穆爾地區因太熱,原本要進入冬眠的棕熊,到現在還呈半睡半醒狀態在巢穴走來走去。科學家表示,這些熊已儲存好脂肪,所以不需再進食,卻等不到適合睡覺的天氣,所以出現昏昏沉沉的現象。

冬天來臨前棕熊會於洞穴睡覺過冬,等到春天有食物時才會起床,但與其他冬眠動物不同,熊會根據多種因素如食物供應和溫度,自行決定何時開始冬眠,一旦進入睡眠模式,體溫會下降至約 30°C~35°C,心率也會減慢至每分鐘約 8~19 次,新陳代謝率下降以度過寒冷季節。

熊冬眠長短因品種而異,有些品種只冬眠幾天,氣候寒冷地區則冬眠數月。食物供應也決定熊是否有冬眠習慣,如阿拉斯加部分地區熊就不會冬眠。動物學家解釋,阿拉斯加沿海地區因氣候溫和,食物來源也有持續供應,因此當地熊冬天也四處走動眾所周知。不眠之熊在城市地區特別常見,因垃圾桶提供充足且容易取得的食物,熊不需為了冬眠儲備多一點脂肪,但西伯利亞的熊仍會冬眠。

過去研究發現熊冬眠時間減少,原因是天氣變暖和冬季縮短,氣溫每上升 1°C,熊就會提前 3.5 天離開巢穴。現在熊不只提早起床,冬眠時間也愈來愈晚,最近科學家發現,俄羅斯遠東地區與中國接壤的阿穆爾地區 10 月和 11 月異常高溫,今年 10 月氣溫比平均溫度高 2°C,導致棕熊還在洞穴內徘徊。

又熱又濕不好睡

阿拉斯加大學動物生理學家認為,除了溫度因素,潮濕的巢穴也可能是罪魁禍首,因潮濕雪地條件,高於冰點的溫度可能導致融水進入洞穴,讓熊不舒服。

不過,不睡覺的熊主要是雄性,帶著幼熊的雌性多按計畫返回巢穴,出現這種差別的原因是為了保護幼熊,且幼熊體型較小,儲存能量也較少,散熱更快,更容易受寒冷影響。

無法睡覺的西伯利亞熊不需要進食,因冬天來臨前已攝取夠多脂肪儲備。科學家認為,俄羅斯東部這些半睡半醒的熊,可能正要進入冬眠,新陳代謝速度減緩,但異常氣溫導致睡眠環境不佳,使牠們無法入睡。不過昏昏沉沉狀態可能撐不久,預估聖誕節前一週夜間氣溫會跌至 -30°C,到時熊就可以好好睡覺了。

(首圖來源:Flickr/Denali National Park and Preserve CC BY 2.0)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