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爆炸後幾秒鐘,生命可能就出現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12 月 11 日 12:44 | 分類 自然科學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大爆炸後幾秒鐘,生命可能就出現


先有地球才有生命,還是先有生命才來到地球?從廣泛定義來看,生命甚至可能在大爆炸後僅僅幾秒就出現。

要探索生命起源,首先必須定義它,我們可以使用絕大多數生物學家支持的廣泛定義:生命服從達爾文演化論。

根據該定義,地球生命至少出現在 37 億年前,那時微生物已足夠複雜能留下活動痕跡,它們使用 DNA 儲存訊息、使用 RNA 將訊息轉錄成蛋白質,然後使用蛋白質與環境相互作用並複製 DNA,三向組合使化學物質能經歷達爾文演化論。

而這些微生物從某些東西演化而來,因此地球更早期一定有更簡單的生命形式,一些理論推測,第一個能自我複製的分子可能在 40 億年前海洋冷卻後就出現。

加上當時火星和金星的條件與地球相似,所以地球演化出生命,那麼火星和金星也可能發生。

進一步擴散範圍,太陽並非宇宙第一顆點燃核融合的恆星,我們知道生命需要一些關鍵元素:氫、氧、碳、氮、磷。除了氫在大爆炸後最初幾分鐘出現,其餘元素都是在恆星生命週期產生,因此只要經歷過 1~2 代恆星生存死亡,元素擴散到星系,就可以出現類似地球的生命,這將生命首次出現時間推回到 130 億年前。

因此,我們所知建立在碳鏈上、利用氧氣傳輸能量的生命,可能比地球還要古老。

雖然沒有恆星就不可能有基於化學的生命,但採取廣義定義:生命能受任何演化影響,那麼沒有化學也可能演化出另一種生命形式。

一些物理學家假設大爆炸最初時刻,如暗物質、暗能量等力量極端且奇異,或許它們可支持更複雜結構生長,這些結構同樣能儲存資訊、有充足能量流通、自我複製,從而實現達爾文演化論,雖然任何存於這種條件下的生物都會在眨眼間誕生並死亡。

但或許,神秘暗物質其實有很多種類,構成一個完整「暗物質週期表」,孕育著我們不知道的生命形式。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