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結果揭曉後,共和黨總統當選人川普除了陸續公布其未來的行政團隊提名人外,也對於對外的關稅政策、移民政策以及對於半導體產業提出許多不同的意見。
由於川普已藉由社群媒體宣布將對中國進口品加徵10%關稅以及對於USMCA(美墨加貿易協定)成員國課徵25%關稅,因此,台灣已在墨西哥設廠的AI伺服器或電動車供應鏈相關廠商可能受到的衝擊也受到關注。此外,雖然美國商務部於15日宣布最終確定向台積電提供最多66億美元補貼,用於建設亞利桑那州的半導體工廠。但是,我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受到川普政策的影響程度同樣引起注目。
首先,就關稅政策對於我國廠商的影響而言,無論未來川普上任後對中國與其他國家加徵關稅的幅度高低,我們可以預期,一來至川普上任前,由中國出口至美國的產品可能會大幅增加,二來更多廠商會降低與中國或墨西哥等國的生產比重,移往美國境內生產,以避免關稅的衝擊。
換句話說,若廠商要降低美國關稅政策對其經營的不確定性,其是無法藉由洗產地或僅移動組裝產線的方式來降低川普加徵關稅的衝擊。此時,經濟部長郭智輝欲透過以大帶小「境外關內」的海外科技園區政策來延伸台灣經濟國力,跳過關稅障礙的想法應行不通了。面對川普的政策,大廠必須到美國設廠投資,但小廠可能無法進入美國,大廠是無法帶小廠的。
政府官員爭相成為上市公司的發言人,將對公司股東與國家帶來傷害
其次,就半導體的政策而言,除了美國政府為了確保其經濟安全希望台灣的半導體廠商應該將先進製程在美國設廠外,我國政府應提前思考面對川普未來可能的半導體政策規劃以及其他先進國家也希望發展先進製程對我國半導體產業的影響。可惜的是,我國國科會主委或經濟部部長都變成半導體廠商的發言人,幫廠商說明先進製程的布局與赴海外設廠的規劃。
政府重要官員的發言會產生幾個負向影響:第一,這樣的發言並非這些上市公司的正式發言,但政府重要官員的談話若與公司一致,則是將公司機密外洩,嚴重侵害公司股東利益;第二,若政府的發言與公司最後的決策不一致,則會影響政府部門的威信;第三若政府已經清楚廠商的布局規劃,政府有無面對美國明年新政府上台後的政策做法,令人好奇。
再者,賴總統在接見世界12強棒球賽的我國奪冠球員時已指出「讓世界不只看見台灣半導體,還有棒球」,若台灣欲成為經濟日不落國,則在面對美國半導體政策可能影響我國半導體產業發展之際,經濟部等相關財經部會首長該說明的是未來台灣的產業可能會往哪幾個方向走,而非僅是要求最先進製程留在台灣。換句話說,除了半導體產業外,我國政府官員可否如同回答上市公司先進製程的海外布局一樣清晰,提出「非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規劃,這才是政府要提高台灣經濟韌性所該做的事。
最後,根據財政部2024年10月海關進出口貿易初步統計資料顯示,我國累計1至10月出口較上年同期增353.8億美元(+10.0%),以資通與視聽產品增464.1億美元(+72.6%)增加最多,電子零組件減49.3億美元(-3.3%)。其中,對中國與香港出口1,228.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減33.0億美元(-2.6%),對美國出口928.8億美元,增329.6億美元(+55.0%)。
未來,若美國政府會對所有國家加徵關稅,則在我國對美國出口持續增加之際,政府官員該做的不是爭相成為上市公司的發言人,而是應該儘快了解受到關稅衝擊的台灣產業,才可能降低台灣經濟的衝擊與尋找台灣產業的機會。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