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要走 AI 還是軟韌體工程師?人力銀行:這樣選薪資衝 8 萬元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5 月 21 日 10:4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人力資源 , 職場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職涯要走 AI 還是軟韌體工程師?人力銀行:這樣選薪資衝 8 萬元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近日在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5)的專題演說中,正式宣布輝達海外總部將落腳台北士林北投,並持續招兵買馬,近期開出全球上千個職缺,其中在台灣釋出 94 個職缺,名列全球第二位,僅次於美國,顯示台灣科技島在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性。

「得人才者得天下」,AI 人才無疑是推動組織創新與提升競爭力的致勝關鍵,近日就有人在論壇發問稱「自己是電資碩畢,純軟體沒有到很有興趣,有想要朝韌體的方向前進,請問到底該繼續走 AI 的路線,還是轉軟韌體呢?」

熱心前輩紛紛提出「在意生活的,好的純軟公司是真的推,錢夠用又舒服」、「當然選 AI 呀!反正主管也不知道你有沒有做對」、「現在 AI 可能會好一點,軟韌體超級競爭,學校不夠好,相關又少,應該也會比較難找一點」、「走 AI 若不幸中年失業怎麼想都感覺比不過年輕人」。

1111 人力銀行發言人莊雨潔表示,科技業從業人員平均薪資高居產業之冠,起薪優渥,隨著資歷累計,員工的分紅獎金更驚人,台灣科技業撐起全球 AI 供應鏈,顯示產業價值的重要性,同步反映在從業人員待遇條件。

莊雨潔指出,觀察「韌體工程師」,根據 1111 人力銀行資料庫顯示,研究所學歷入行不到一年的韌體工程師平均薪資 68,400 元,待滿 3~5 年後的薪資則可望突破 8 萬元大關,顯示薪資成長動能極強。

莊雨潔分享,盤點韌體工程師所具備的職能,包括軟韌體程式設計、程式偵錯修改與維護、技術文件撰寫能力、撰寫測試計畫及測試報告書、資料通訊與網路應用、軟體整合測試,以及通訊傳輸相關軟硬體工具應用。

莊雨潔認為,整體而言,韌體工程師錯誤往往難以重現,需具備冷靜、有邏輯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韌體技術更新慢、難度高,需要不斷學習及累積經驗,因此相對職能含金量極高,較不易被取代。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