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 800 億汽車貨物稅,最後究竟爽到誰?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5 月 22 日 11:41 | 分類 交通運輸 , 國際貿易 , 財經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放棄 800 億汽車貨物稅,最後究竟爽到誰?

台灣正在全力準備台美關稅談判,盤點手上籌碼,被美國政府點名的汽車稅賦也成為熱議焦點,做互利互惠的「美夢」時,取消小客車貨物稅成了可能選項之一,但真的能成嗎?

展開一連串「假設」跟「試算」前,必須先點明,任何降稅政策表面上都很容易獲得民眾支持,但也別忘了這些稅金是支持國家建設與社會運作的根本,我們不能民粹地期望不繳稅,卻享受各種公共建設、健康福利與社會支持機構等好處。2024 年,台灣貨物稅總計徵收 1,613 億元新台幣,約一半來自汽車和相關產業,超過新台幣 800 億元,這個數字先記在心上。

另外,同樣為談判籌碼的汽車關稅,經濟部估計,年收入約新台幣 520 億元,表面上看起來,放棄關稅帶給國庫的衝擊較小,不過實際試算之後卻未必。關鍵在降關稅只會讓進口車降價,降低貨物稅則不分國產車與進口車都受惠。

以未稅價 120 萬元車輛試算,依照現行關稅 17.5%,貨物稅 25% 為標準,分別試算國產車和進口車,三種稅制的最終售價如下圖。

▲ 台灣汽車稅制調整試算。(Source:科技新報製表)

可清楚看到,如果汽車關稅歸零,那未稅價格相同的國產車與進口車,幾乎沒有價差。如果貨物稅歸零,國產車與進口車價差只從現在 28 萬元縮小到 22 萬元。

這是根據目前傳言最可能改動的「小客車貨物稅」為基礎試算,貨車、客貨車及大排氣量車有不同貨物稅率。除此之外,這還藏著一個小細節,最近有準備購車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電動車目前補助 140 萬元以下免貨物稅,140 萬元以上減半徵收,換言之如果貨物稅歸零,無論國產或進口純電車,成本差異都不大。

考慮到關稅、貨物稅和電動車這三個線索之後,不難發現,如果從零關稅改為零貨物稅,「不生產電動車的國產車廠」可繼續佔優勢,國產車代工廠甚至還能反咬日本母廠,因從母廠進口的油電車也同樣享有貨物稅減半優惠,如果貨物稅歸零,國產油電的降價幅度將超越進口油電,擴大優勢。

這樣就不難理解,為何國產車廠主導的車輛公會表態支持調降貨物稅。最後還要強調,這個試算結果是基於純粹的數學計算,台灣人應該都很清楚,政府過去「節能補助」、「減碳補助」最終進了誰的口袋,沒有人能保證貨物稅歸零,車廠就會如實反映至最終售價。市井小民千萬別忘了,當某些人說要顧全大局時,你通常不在大局裡;當說要雙贏,你通常只是第三者。

(首圖來源: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