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MD 即將推出的代號為「Medusa Ridge」的桌上型電腦平台,預計將採用下一代 Ryzen 處理器架構、也就是 Zen 6 架構來設計。目前,這項新產品的工程樣品已悄然分發給關鍵硬體合作夥伴,這代表著 AMD 的 Zen 6 架構正逐步邁向完成階段。
Zen 6 核心架構的運算晶片 (CCDs) 的創新,是「Medusa Ridge」最顯著的變化。採台積電 2 奈米。N2 製程年初已進入風險生產階段,年底全面量產。相較 Zen 5 的 5 奈米,2 奈米電晶體密度有巨大進步,N2 電晶體密度約 5 奈米兩倍,AMD 能相同晶片面積整合更複雜邏輯區塊,或更大快取記憶體。
初步跡象顯示,每個 Zen 6 晶片組可容納多達 12 個核心並配備 48 MB 的 L3 快取記憶體,可選擇將所有 12 個核心共用整個快取池,或分成兩部分 6 個核心叢集,每叢集有 24MB 快取記憶體。這種增加單一晶片核心數量的設計,將使 AMD 在消費級和工作站產品提升執行緒量。更小製程通常有更好的電源效率,這對受散熱限制的桌上型處理器而言非常重要。AMD 選擇將 Zen 6 架構與 N2 搭配,強調 x86 市場保持高性能功耗比領先地位的策略。
除了 CCDs 提升,「Medusa Ridge」I/O 晶片 (cIOD) 也獲重大關注。目前 Ryzen 桌上型 I/O 晶片採用 6 奈米,AMD 似乎準備轉移到 EUV 製程,可能是 5 奈米 (N5) 或改良的 4 奈米 (N4P) 製程版。這次轉變主要是由重新設計的記憶體控制器所帶動。更新後的 cIOD 具雙通道 DDR5 記憶體介面,並支援更高的資料傳輸速率,可解決先前與競爭對手的架構在記憶體頻寬和延遲方面性能差異,特別是英特爾近期的領先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運算核心和 I/O 晶片有所變動,AMD 現有的演算法如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 和 Curve Optimizer 預計將維持不變,這確保了現有的超頻工具,例如由知名開發者 Yuri Bubliy 所開發的 Hydra,將能繼續支援 Zen 6,而無需進行額外的兼容性調整。Yuri Bubliy 也透露,AMD 已將工程樣品分發給主機板設計師和原始設備製造商 (OEMs) 進行平台驗證,以確保穩定的 BIOS 支援以及與各種 DDR5 記憶體套件的兼容性。這也讓主機板廠商能夠測試新的供電和散熱解決方案,以充分發揮 Zen 6 的效率潛力。
AMD「Medusa Ridge」代表 AMD 對英特爾即將推出的 Meteor Lake 及未來產品的直接回應。儘管英特爾採先進封裝和混合核心,但 AMD 直接增加核心密度,並結合強大的記憶體子系統,可能提供更可預測的性能擴展。更新後的 I/O 晶片也為未來的平台功能奠定了基礎,例如 PCIe 5.0 甚至是對更新標準的早期支援,這受惠於更強大的製程節點。AMD 已聲明 N2 有更高最大核心數,以及更佳能源效率,但確切的性能數據將在正式基準測試發布後才能揭曉,而全面量產也預計將於 2025 年稍晚展開。
(首圖來源:A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