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跳票八年之久的第二代特斯拉 Roadster 最近終於有新消息。
7 月「X Takeover」活動,特斯拉工程副總裁 Lars Moravy 宣稱,傳說中第二代 Roadster 將成為「最後最好的駕駛者之車」(the last best driver′s car),並承諾年底會有「史詩級展示」。
持續最佳化,這款車已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成為超越汽車的存在。上週我們給伊隆看研發中炫酷功能與技術,他當場就很激動。
這呼應馬斯克之前「年底將推出史上最震撼展示」社群發文。儘管高調,但特斯拉仍未公布任何確定量產時程表、生產工廠或各種參數,也沒有發表任何新車上路測試數據。外界普遍認為,這可能只是又一次行銷手法,尤其特斯拉面臨交車數壓力與市場競爭升溫時。
Just left the @Tesla design studio.
Most epic demo ever by end of year.
Ever.
— Elon Musk (@elonmusk) July 14, 2025
這不是 Roadster 第一次「重提」,2017 年首次亮相後,第二代 Roadster 就是期待與失望交織。馬斯克在 Tesla Semi 發表會突然揭曉 Roadster 原型車,當時規格放到今天看也令人震撼:百公里加速 2.1 秒,最高時速達 400 公里,續航里程超過 1,000 公里。搭載 SpaceX 推動器套件版可用十台無縫環繞車身冷火箭推進器,讓 Roadster 突破物理極限,零百加速只要 1 秒。
馬斯克承諾 2020 年開始交車。但之後這款車便陷入「不斷跳票」輪迴。
2020 年未交車,2021 年稱供應鏈問題延期,2022 年再度延期,2023 年馬斯克仍在社群媒體說「尚未準備好」。 儘管每次延期都有新承諾與願景,但 Roadster 始終沒有實際生產。
2024 年初,馬斯克再次於 X 聲稱,Roadster 將於年底發表,2025 年交車。他更豪言:「它將成為世界第一輛零百加速低於 1 秒的量產車,你從未體驗這種感覺」。 雖然一度掀起輿論高潮,但很快便因缺乏實際進展再次淡出大眾視野。
一連串跳票和炒作後,今年 1 月意外出現 Roadster 趣聞。
NASA 天文學家近地天體自動辨識時,將編號「2018 CN41」的物體誤認為潛在危險小行星,一度登錄小行星資料庫。但 17 小時後,發現這「太空威脅」就是馬斯克 2018 年用 SpaceX 獵鷹重型火箭發射的第一代紅色 Roadster,這輛車上坐著假人駕駛「Starman」,仍在繞著太陽奔馳。
前特斯拉員工開始轉向競爭對手陣營。年初數名前工程師聯合創立的英國新創 Longbow Motors 宣布推出純電動輕量跑車 Speedster,2026 年量產,希望「趕在特斯拉 Roadster 交車前」上市,搶占全球電動跑車市場。
回顧 Roadster 車生,起點可追溯到 2008 年第一代 Roadster。基於蓮花 Elise 底盤打造,搭載 53kWh 電池,續航 320 公里,雖然銷量僅約 2,450 輛,但為全球第一款量產鋰電池電動跑車,還是開啟了新紀元。Roadster 是特斯拉打破業界門檻的敲門磚,也是馬斯克完成「先賣跑車,再賣小客車」戰略的第一步。
距第二代 Roadster 首次亮相過去八年,從最初驚豔到如今無感,承載了特斯拉與馬斯克對性能、科技與市場影響力的多重想像。但特斯拉今年開始業績下滑、股價震盪,馬斯克注意力越來越分散到其他公司,這台曾驚豔眾人的 Roadster 實際量產的可能性,也在逐漸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