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英特爾,軟體業巨擘近來也頻頻大規模裁員。光是近三個月就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裁員,其中上個月初的裁員更是近兩年內規模最大,高達 9,000 人;三波裁員下來微軟裁掉了近 15,000 名人力。
微軟CEO Satya Nadella被問到此事時表示這是他最沉重的決定之一,也對離職員工表達深切感激。但講句難聽的,這可能是筆者看過企業之於裁員最噁心的言論,究竟為何?
微軟對於近來頻頻裁員給出了解釋,首先是因應大舉投入生成式AI導致既有部門如Windows、Surface硬體或是Hololens的資源被重新分配,特別是Surface的銷量逐步下滑,甚至在原本主打的教育和商用市場失去競爭優勢,所以Surface team面臨多波裁撤。
再來是微軟近年來在遊戲市場的積極併購(如Activision Blizzard和Nuance)導致規模迅速擴張,所以公司需要精簡組織以提升效率。所以最近這一波的裁員便鎖定遊戲部門,估計有兩千多人被裁,有多家知名的遊戲製作公司如以製作〈Forza〉系列聞名的Turn 10因此受到波及。
如此看來上述的調整似乎不無道理,但如果細看微軟今年截至目前的財務表現便能立刻理解這波裁員的師出無名:
- 截至六月的營收達764億美元,年增約18%
- 營業利益達343億美元,提升約23%
- 各事業部的營收均有9~20%的營收漲幅,其中Intelligent Cloud部門的營收更是成長了26%
- 市值正式突破4兆美元,成為繼NVIDIA後全球第二家達成此里程碑的公司
除了微軟的營運狀況讓裁員的不合理性劇增,這波裁員,特別是最後一波針對遊戲部門的裁員,如果真的如微軟所說因為之前過於積極併購導致需要瘦身,那最該被裁的其實是微軟的決策層,而不是底層的員工。從2021年開始微軟便開始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結舌的遊戲公司併購,包含擁有多個知名IP的製作公司如擁有〈異塵餘生〉的Bethesda、〈決勝時刻〉的Activision以及〈魔獸世界〉的Blizzard。
原本外界以為微軟併購這些遊戲公司後會讓XBOX Game Pass一舉成為對抗IP帝國Sony Entertainment和PC遊戲平台巨擘Steam,但事實是併購這些公司的綜效發揮得相當緩慢,包含這些新加入的IP上架Game Pass的速度緩慢、在PC端的優化牛步、以及未能趁勢推出新家用主機強化這些內容的優勢。
一直到最近Valve逐步踏出軟體圈,開始將SteamOS的觸手深至硬體圈,微軟才開始意識到應該也要讓XBOX Game Pass成為遊戲泛用標準。這一切的一切說穿了都是微軟的決策層只想到用併購解決問題,但併購後衍生的問題卻從來沒想過,但最後卻是要基層員工為決策圈的失職付出代價,最後再看到CEO對於裁員的發言,筆者只能說,你少噁心了,Satya Nadella。
(首圖來源:Brian Smale and Microsoft, CC BY-SA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