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媒報導,因為傳出美國川普政府正考慮購入美國半導體大廠英特爾(Intel)的部分股份,以扶持這家目前陷入財務困境半導體大廠的消息,引發業界的高度關注。市場分析師對此警告,這將對韓國三星和台積電等英特爾的競爭對手構成挑戰。
韓國先驅報報導,在美國總統川普與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於日前在白宮會面後,傳出美國政府正在考慮入股英特爾的計畫。川普方面考慮動用《晶片法案》(CHIPS Act)的資金入股英特爾,以扶持這家被視為美國國內晶片製造最後希望的企業。目前尚不清楚這是否會將英特爾現有的《晶片法案》補助金部分或全部轉為股權,以及確實執行的時間為何。
分析師普遍認為,川普政府支持是明顯警訊,代表美國科技大廠訂單可能轉向英特爾,侵蝕海外競爭對手市占。瑞穗證券美國分公司總經理Jordan Klein表示,川普政府可要求博通(Broadcom)、高通(Qualcomm)、蘋果(Apple)和輝達(Nvidia)等,更多訂單和生產轉給英特爾。韓國相明大學系統半導體工程教授李宗煥(Lee Jong-hwan)也認同,這會增加英特爾獲美國科技公司訂單的機會,如果晶圓代工在政府支持下步入正軌,對三星代工業務顯然不利。
川普政府的動作超越了單純的補貼,直接購入英特爾股權,凸顯了政府在全球半導體競爭中干預程度的日益加劇,這使韓國的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SK hynix)等競爭對手前景更加複雜。NH投資證券分析師柳永浩(Ryu Young-ho)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美國公然支持國內企業對台積電和三星電子等競爭對手而言是負面的。還強調,儘管白宮方面尚未發布官方聲明,但有跡象表明美國政府正在干預對美國工業至關重要公司的營運。
英特爾還在處理嚴峻的財務困境,累計自2022年初以來,其晶圓代工業務每季都處於虧損狀態。其截至2025年第二季,總虧損已高達196億美元。為應對此情況,英特爾一直在削減成本和裁員。而一但美國政府投資入股,英特爾將加速俄亥俄州半導體廠建設。2022年動工,原定2025年完工,但因資金短缺延後至2030年。
Jordan Klein也指出,英特爾仍必須說服客戶有競爭力。在全球晶圓代工市場,英特爾幾乎沒有市佔率。2025年第一季,台積電以67.6%的營收佔比主導市場,其次是三星,占比7.7%。華爾街日報也指出,如果政府施壓企業使用英特爾的晶片,鑑於英特爾的良率和生產能力低於台積電,這將使得美國生產的半導體其良率與效能低下,這也將削弱美國半導體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首圖來源:英特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