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是太陽系質量最大的行星,是所有其他行星總和的 2 倍,與太陽和其他行星一樣,都由相同的塵埃和氣體雲形成。
身為太陽系最先形成的行星,木星巨大的重力場很可能影響著整個太陽系的形成,對圍繞太陽的所有行星軌道排列發揮影響力,如果不是木星引力,小行星帶這個廣闊區域可能會被另一顆行星占據。
木星也是「彗星捕手」。木星的重力場會捕獲彗星和小行星,這些彗星和小行星原本可能掉到太陽系內部並撞擊地球等岩石星球,最終掉入木星的雲層。但木星也可能有反作用,向地球投擲小行星,雖然不是件好事,但也可能導致富含水分的岩石進入地球,進而成就地球變成現在的藍色星球。
被雲層壟罩的木星就像探詢太陽系過去的窗戶,這也是圍繞木星運行的朱諾號(Juno)名稱由來。希望朱諾號像朱諾女神,能看穿層層雲霧,見識「朱比特」的真面目,朱諾號也能穿過木星的雲層,探尋太陽系的歷史。
朱諾號旅行了近 5 年,2016 年 7 月 5 日進入木星軌道,在木星重力作用下,朱諾號以每小時 21 萬公里的驚人速度抵達。在佩里霍夫(Perijove)或最接近的軌道,以 4,200 公里高度掠過木星,然後向外掃至 810 萬公里遠,穿越木星難以置信的強大磁場中較弱區域。
這些是朱諾號完成 Perijove 29 飛行時拍攝的照片,經過軟體工程師 Kevin Gill 影像處理。Kevin Gill 同時也是行星和氣候資料專家及科學資料視覺化藝術家。
(本文由 台北天文館 授權轉載;圖片來源:NASA / JPL-Caltech / SwRI / MSSS / Kevin M. G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