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報導,中國依圖科技、商湯科技、曠視科技、雲從科技並稱中國「AI(人工智慧)四小龍」,先前依圖科技為 AI 四小龍中首家衝刺 A 股的企業,IPO 進程受市場關注。
然而籌備近8個月之後,依圖科技卻主動撤單,科創板IPO告敗;曠視科技、雲從科技目前仍在競速IPO。
依圖科技以人工智慧晶片技術和演算法技術為核心,研發及銷售包含人工智慧算力硬體和軟體在內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去年11月4日,上交所受理依圖科技IPO申請;2021年6月30日,依圖科技和保薦人國泰君安證券分別向上交所提交撤回依圖科技首次公開發行存託憑證並在科創板上市申請,因此上交所終止對依圖科技的IPO審核。
獨立經濟學家王赤坤看來,短時間很難轉虧為盈,仍需要不斷燒錢以研發有競爭力的新產品或服務,這導致依圖科技對融資的需求十分迫切,這或許也是依圖科技籌畫上市的推動力。IPO過程,依圖科技募投專案一度成為審核重點,招股書顯示,依圖科技2017、2018、2019和2020年1~6月實現的歸屬母公司淨利潤分別約-11.66億人民幣、-11.61億人民幣、-36.42億人民幣、-12.99億人民幣;三年半累計虧損超過72億人民幣。
IPO首輪問詢,上交所曾要求依圖科技結合發行人的業務規劃、技術儲備及未來行業發展趨勢等,進一步揭露募集資金投資專案的必要性、合理性;並結合目前的貨幣資金餘額情況等,進一步補充流動資金的估算依據。截至2020年6月30日,依圖科技帳上的貨幣資金約15.58億元,而此次募投,依圖科技擬將約22.38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依圖科技離場後,目前中國AI四小龍僅剩曠視科技、雲從科技仍在競速IPO,誰能拿下AI第一股,仍是留給市場的懸念。不過對AI企業上市,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有挑戰與難度,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認為,研發投入大,導致AI企業短期難以盈利,是目前面臨的挑戰,很多企業依賴高投入來實現高成長,但營運依然虧損,規模化盈利仍比較遠,商業模式並不成熟。
行業觀察人士張雪峰認為,AI企業是建立於海量數據的模擬基礎之上,數據來源的可靠性、安全性、合規性就是AI公司的風險之一。同時AI公司的商業化落實,依舊是難題;AI技術本身並不盈利,最終還是要與「人」產生交集才能發生交易行為,帶來利潤;因此除了技術層面,市場建設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