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YAP KUO

YAP KUO

About YAP KUO

生命是宇宙間的一大奇蹟,疾病讓我們感嘆她的短暫,而醫學則嘗試著挽留她。就讓我們一起見證醫學的進步吧。

精準醫學不只服務病患,也逐步融入日常生活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2 月 17 日 8:2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基因科技進步,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逐步融入日常生活。近期美國基因檢測與疾病風險管理公司 MyOme 宣布,與新加坡預防醫學公司 Novi Health 策略聯盟,讓企業將全基因檢測及諮詢服務納入員工健檢,可望幫助員工及家屬提早發現潛在疾病風險,提升疾病預防與健康管理。 繼續閱讀..

不只是「壞運氣」!癌症風險可能早在胚胎發育期就決定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2 月 16 日 0: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癌症是人類健康的重大威脅之一。眾所周知,環境因素與生活習慣都會影響罹癌風險。然而,美國范安德爾研究所(Van Andel Research Institute)最新研究顯示,癌症風險的起源可能遠比我們想像的更早──甚至可追溯至胚胎發育階段。這項突破性發現近期已發表於國際權威癌症期刊《Nature Cancer》。 繼續閱讀..

虛擬網紅 Wanda 的實驗啟示:AI 能否成為健康知識教育的下一步?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2 月 12 日 8:3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科技教育 , 科技生活

人工智慧(AI)技術日新月異,虛擬網紅(Virtual Influencer)已成為可能。由 AI 創造虛擬人物,不僅外型多變逼真還能與粉絲互動,儼然成為新一代意見領袖。其實「他們」(如時尚界的 Lil Miquela 或遊戲直播 CodeMiko)在各領域嶄露頭角。最近發表於《歐洲癌症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研究,虛擬網紅也能幫助傳播防癌資訊,為健康知識的宣導開啟新途徑。 繼續閱讀..

生活型態醫學:以科學為基礎,幫助健康逆轉勝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2 月 11 日 8:30 | 分類 生物科技 , 科技生活 , 醫療科技

近來名為「生活型態醫學」(Lifestyle Medicine)的醫療模式逐漸受關注,這並非一時潮流,而是以科學為基礎,強調改變生活方式預防及治療慢性病。而生活型態醫學也有副作用,但不是服藥後的不適反應,而是健康快樂、更長壽及良好的生活品質。 繼續閱讀..

美國撤資 WHO 造成 18% 預算黑洞,全球健康政策何去何從?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2 月 07 日 7:40 | 分類 國際金融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美國總統川普 1 月 20 日宣誓就職後,立即簽署行政命令,退出世界衛生組織(WHO),並指責其 COVID-19 疫情和其他國際衛生危機處理不當。此舉使 WHO 面臨嚴峻的財務挑戰,並可能對全球健康政策產生深遠影響。3 日 WHO 於日內瓦召開第 156 屆執行委員會(Executive Board),財務問題無疑是最受矚目焦點。 繼續閱讀..

肝臟與腫瘤的「代謝對話」,是果糖促進癌細胞增長的關鍵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2 月 06 日 7:4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許多美味的飲料、甜點等加工食品都會添加果糖,但最近有科學家發現,雖然癌細胞無法直接利用果糖做為能量來源,卻會「利用」肝臟將果糖轉化為脂肪分子,並吸收這些脂肪來促進自身之生長。這項發現已於近日發表在國際頂尖科學期刊《Nature》,不僅為理解日常飲食與癌症發生之關聯提供全新視角,也為癌症治療開創嶄新的可能性。
繼續閱讀..

微型機器昆蟲:未來農作物授粉的「小幫手」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2 月 03 日 8:10 | 分類 機器人 , 農業科技

全球人口爆增,糧食與農產品需求持續升高。然而對農作物生產十分重要的授粉者(如蜜蜂)數量卻急劇下降,雖然以微型機器幫助授粉很有創意,但要實現仍困難重重。最近麻省理工學院(MIT)開發性能大幅提升的機器昆蟲,飛行時間百倍於舊機型,是實現微型機械授粉的重要里程碑。論文發表於《科學機器人學》(Science Robotics)期刊。 繼續閱讀..

年終大掃除也有健身功效?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2 月 02 日 10:23 | 分類 生物科技 , 科技生活

曾想過大掃除不僅能使家裡煥然一新,還可幫助燃燒體內熱量、鍛鍊肌肉嗎?大掃除時常需要搬動家具、爬高擦窗或跪地擦地板等,會運動到許多身體部位,消耗大量熱量。最近英國 BBC 健康與科學類節目〈相信我,我是醫生〉(Trust Me, I′m A Doctor)剛好在討論這類家務是否稱得上「運動」。 繼續閱讀..

每天多喝杯鮮奶,有助預防大腸癌?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1 月 30 日 8:00 | 分類 生物科技

全球大腸癌的病例持續攀升,每年有約 190 萬新增病例,是患者人數全球第三大癌症。最近有項研究顯示,每天額外攝取一杯牛奶或補充等量的鈣(約 300 毫克),罹患大腸癌風險降低約 17%。此發現表明,飲食習慣與營養補充對預防大腸癌的重要性,結果已於 1 月初刊登在國際知名科學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繼續閱讀..

土壤微生物新妙用:減重疫苗主成分?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1 月 28 日 0: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近年減重非常有效的「瘦瘦針」席捲全球,帶動相關藥物銷售暴增,更引發媒體與學界廣泛討論研究。最近科羅拉多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發現,每週一次為小鼠注射含「母牛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vaccae)的「疫苗」,竟有預防肥胖之效。論文發表於《大腦、行為和免疫》(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期刊,「肥胖疫苗」能否成為下款明星藥物,值得期待。 繼續閱讀..

遠古人類的基因演化,為現代人「碳水化合物成癮」種下根源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1 月 22 日 8:1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食品科技

對獅子、老虎等純肉食動物來說,蛋糕、甜點等澱粉類食物一點吸引力也沒有,因牠們只能分泌少量澱粉酶,根本無法消化。人類基因組則含數套澱粉酶基因(AMY1),因此能盡情享受「碳水化合物的美味」。最近美國科學家研究原始人基因組成,發現已具備多套 AMY1 基因,原來人類偏愛澱粉食物,遠古時代就有跡可循。 繼續閱讀..

戴奧辛污染可能是導致肥胖的幫兇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1 月 15 日 8:30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減肥一直是全球性公衛議題,成因不僅有飲食習慣與生活方式,亦與環境污染物暴露有密切相關。最近中國科學家研究揭示,戴奧辛(dioxins)等環境污染物顯著增加成年人肥胖風險,近日刊登於《臨床內分泌與代謝期刊》(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繼續閱讀..

基因變異不一定致癌,有時反而提供保護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1 月 14 日 8:1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基因變異是罹癌重要因素,當控制細胞生長的關鍵基因喪失正常功能,細胞就不受控恣意生長形成腫瘤癌症,危害患者健康。英國科學家最近有項出乎意料的發現:認為會促進食道癌產生的基因變異(CDKN2A 基因缺損),竟能在疾病發生初期抑制癌症。論文 3 日刊登於《Nature Cancer》期刊。 繼續閱讀..

癌症免疫療法有新劑型,施打時間大幅減少近九成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1 月 13 日 8:2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Opdivo 是癌症免疫療法藥物,給藥時以點滴施打,耗時數十分鐘。為提升用藥便利,生產藥物的必治妥施貴寶公司(Bristol Myers Squibb,BMS)研發 Opdivo 皮下注射劑型,治療時間大幅縮短,只需三至五分鐘。最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新劑型臨床使用,可提供更方便的治療法。 繼續閱讀..

脂肪肝的結局,男女大不同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1 月 12 日 0: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現代人營養過盛且活動量不足,除了導致體重直線上升,更潛藏脂肪肝危機。脂肪肝若未控制,可能發展成肝纖維化、肝硬化至肝癌,對健康構成重大威脅。最近史丹佛大學發現,不同性別脂肪肝患者面臨的風險也不同,女性較易惡化為肝硬化,男性更易罹患肝癌。這些結果表明,不同性別脂肪肝患者應採取不同預防和治療措施。論文近日發表於《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