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YAP KUO

YAP KUO

About YAP KUO

生命是宇宙間的一大奇蹟,疾病讓我們感嘆她的短暫,而醫學則嘗試著挽留她。就讓我們一起見證醫學的進步吧。

「擁擠」的腫瘤結構竟使癌細胞更危險?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06 日 0: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癌細胞就像是被囚禁的野獸,當受到擠壓時,不僅不會停止掙扎,反而會變得更狂野、伺機掙脫牢籠。近期,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研究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 )的科學家發現,當癌細胞在組織中受到物理性擠壓,雖然生長會有所停滯,但同時卻變得更具侵襲性與抗藥性。這項突破性的研究已於近日發表在頂尖科學期刊《Nature》。
繼續閱讀..

新技術 CHESS 固態降溫系統,不需要壓縮機與冷媒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02 日 8:10 | 分類 尖端科技 , 材料 , 零組件

現代人生活,無論冷氣、冰箱,公司電腦伺服器或高階醫療儀器設備等,都有用到散熱冷卻技術。但傳統壓縮機體積龐大又耗電,不環保的冷媒傷害環境,缺點不少。近年「固態熱電冷卻」(thermoelectric cooling)是被寄予厚望的新散熱技術。但以往熱電材料效率有限,遲遲無法真正取代壓縮機,最近終於有突破性進展。 繼續閱讀..

皮膚拉一拉竟能助疫苗吸收!英法研發出免打針的疫苗接種法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9 月 30 日 7:4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接種疫苗時必須忍受針頭刺入皮膚的恐懼,大概沒人不會緊張。最近英法科學家合作,開發可能不用打針的疫苗。只要拉拉皮膚,就能開啟通道,並啟動免疫機制,大幅提升疫苗傳輸效率與免疫反應,不須打針也能接種疫苗。論文 17 日刊登於《細胞報告》(Cell Reports)期刊。 繼續閱讀..

生命無極限,藻類竟能在北極冰層裡活動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9 月 28 日 0:00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 自然科學

嚴寒的北極,人們過去普遍認為微生物只能被迫進入休眠狀態。然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卻驚人發現:生活在冰層的矽藻(diatoms)並非靜止不動,竟能在冰晶縫隙間移動。這發現挑戰人們對真核細胞(eukaryotic cell)於極低溫環境的既有認知。論文近日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繼續閱讀..

日本科學家研發以植物工廠生產毛豆,品質已達標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9 月 27 日 0: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農業科技 , 食品科技

毛豆(edamame)是廣受喜愛的平民美食,不僅可當下酒配菜,也是健康美味的零嘴。如果能以植物工廠栽培毛豆,就能超越季節與極端氣候限制,全年無休穩定供應新鮮、無農藥的毛豆。最近東京大學實驗以三種水耕系統於植物工廠栽培毛豆,營養膜技術(nutrient film technique,NFT)生產的毛豆品質幾乎超越田間所栽培的品質。論文刊登於《Scientific Reports》期刊。 繼續閱讀..

剝奪睡眠竟能快速緩解憂鬱,機制為何?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9 月 24 日 8:2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睡眠不足會讓人心情低落、注意力渙散,這是人人都有過的經驗,但對於憂鬱症患者而言,適當的「睡眠剝奪」(sleep deprivation)卻有迅速改善憂鬱情緒效果。先前研究指出,睡眠剝奪可能是透過調節生理時鐘、神經連結及免疫狀態等,使情緒暫時恢復正常,但運作機制仍待釐清。最近中國天津醫科大學科學家以精密分子與神經網路分析,揭示睡眠剝奪的關鍵神經機制,如何達到抗憂鬱效果,論文 10 日刊登於《Science Advances》期刊。 繼續閱讀..

早晨來杯咖啡,卻可能削弱抗生素效用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9 月 23 日 8:1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早晨享用一杯香醇的咖啡,是許多上班族每天迎接生活挑戰的重要「前奏」。然而,最近德國科學家的研究顯示,對於那些因細菌感染而必須服用抗生素者而言,這杯提神飲料,卻可能在不知不覺抵消抗生素療效。這發現近日發表於《PLOS Biology》期刊。 繼續閱讀..

虛擬實境 VR 輔助正念練習,嘗試改善憂鬱症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9 月 22 日 8:20 | 分類 xR/AR/VR/MR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憂鬱症是最嚴重的心理疾病之一,不僅使患者生活品質下降、工作表現受影響,嚴重時甚至有自殺風險。傳統藥物與心理治療雖能幫助部分患者,但效果有限。近期韓國漢陽大學(Hanyang University)嘗試將虛擬實境(VR)融入正念認知療法(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MBCT),結果提升參與者專注度與心理狀態。論文近日發表於《Scientific Reports》期刊,為憂鬱症治療開啟新方向。 繼續閱讀..

感知臉部表情、眼神的細微變化,是適應複雜社會環境的重要能力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9 月 21 日 0: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社群 , 醫療科技

所謂「見面三分情」,這句話其實反映了一個科學事實:人類的臉孔是社交互動中非常重要的訊息來源。藉由臉部,我們能辨認對象、捕捉情緒、判斷對方注意力的方向,進而影響彼此的互動。近期,義大利與英國的學者共同發表一篇綜述論文,深入剖析感知這些臉部訊息在神經科學與精神病學的多重角色。該論文已於 9 月初刊登在國際期刊《Scientific Reports》。 繼續閱讀..

晚期乳癌新希望?「抗體─藥物複合體」助無藥可用病患控制病情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9 月 20 日 0: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抗體─藥物複合體(ADCs)是繼免疫療法後,治療癌症的另一個新希望。先前一款名為 Patritumab deruxtecan(HER3-DXd)的 ADC 藥物,在治療已轉移的晚期乳癌患者時已展現相當潛力。最近在一項臨床試驗中,HER3-DXd 再度顯示其對於晚期乳癌的療效。這些患者先前都已接受多種治療無效,而在接受此 ADC 藥物後病情重獲控制。更重要的是,本次試驗還提出了能預測哪些患者能真的受惠的檢測指標。論文刊登於《Nature Medicine》期刊。 繼續閱讀..

治療鼻子過敏的鼻噴劑,能預防新冠肺炎?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9 月 17 日 7:5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後疫情時代,科學家除了加速開發更有效疫苗,也積極尋找能幫助預防感染的新方案。近日德國薩爾大學(Saarland University)臨床實驗發現,緩解過敏性鼻炎症狀的鼻噴劑(主要成分為 azelastine),竟能降低三分之二感染新冠病毒風險,頗有幫助預防新冠肺炎的潛力。論文 9 月初刊登於《JAMA Internal Medicine》期刊。
繼續閱讀..

Beta-阻斷劑,對曾發生心肌梗塞的患者還有保護功效嗎?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9 月 14 日 0: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許多心肌梗塞病患長年服用 beta-阻斷劑類的藥物,希望藉此降低心臟負荷,以預防致命性的心血管事件發生。但根據 8 月底在歐洲心臟病學會大會發表的臨床試驗結果,這類藥物對於梗塞後但心臟功能保存良好的病人並無顯著益處,甚至可能對女性造成更高的風險。研究結果已刊登於重量級國際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並可能改寫相關醫療的指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