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天文

年輕恆星周圍的氣體揭示行星形成的重要線索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22 日 22:03 | 分類 天文

天文學家近來對行星形成研究取得重大進展,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領導的國際研究,利用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ALMA),最精確測量 30 顆年輕恆星周圍旋轉的氣體及質量隨時間的變化,成功繪製盤中氣體質量隨時間演化的最精準輪廓。這項成果不僅拼湊行星形成過程的重要線索,更揭示形成岩質行星、氣態巨行星或冰巨行星的可能條件。 繼續閱讀..

過去 5,600 萬年內,近距離路過太陽系的恆星並未改變地球氣候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9 日 16:07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當太陽在銀河系內高速移動,無可避免會與其他天體軌道交錯,比如約 7 萬年前,蕭茲星系統就曾穿越太陽系外圍歐特雲,距離太陽不到 1 光年。如此近距離路過我們的恆星,是否曾擾亂地球軌道並引發劇烈氣候變化?一篇新研究指出,不會。 繼續閱讀..

地球磁場、大氣氧含量變化有神祕同步率,或藏行星關鍵適居線索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9 日 13:30 | 分類 天文 ,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地球磁場、大氣氧含量實際上可能存在密不可分的關係!一篇新研究發現,地球磁場強度與大氣氧含量在過去 5.4 億年幾乎同時增加或減少,表明兩者某種程度密切相關,源自地球深處的力量可能高度影響地球表面適居性。 繼續閱讀..

「風吹砂」有望突破行星形成難題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8 日 22:17 | 分類 天文

行星從微小塵粒逐步成長為岩石世界,中間卻要面臨重大挑戰:當塵粒長到數十公分至一公尺,容易因氣體阻力落入中心恆星,或碰撞碎裂,形成所謂「公尺障礙」(meter-size barrier)。這使天文學家難以解釋岩石行星(如地球)究竟如何從小到大順利長大。 繼續閱讀..

本田汽車加入太空競賽,完成可重複使用原型火箭首次發射、著陸測試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8 日 12:44 | 分類 天文 , 尖端科技 , 航太科技

日本汽車製造商本田(Honda)業務出乎意料地朝太空拓展了。累積過去汽車與自動駕駛開發技術,本田 17 日宣布該公司獨立開發的可重複使用原型火箭完成首次發射與著陸測試,並透露 2029 年實現亞軌道太空飛行關鍵目標。 繼續閱讀..

雙中子星合併迄今最長模擬過程,揭示黑洞和噴流形成細節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7 日 18:12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雙中子星合併現場相當極端,涉及許多重要天文物理現象,過去理解雙中子星合併事件的研究多數依賴計算方法,現在科學家釋出迄今最長時間的雙中子星合併模擬過程,可見這場碰撞結果如何迅速塌縮成黑洞,揭示黑洞和噴流形成細節。 繼續閱讀..

快速電波爆發穿過「宇宙迷霧」,揪出缺失的普通物質潛伏地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7 日 14:36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宇宙主要由可見普通物質、不可見暗物質與暗能量構成,然而就算是可見普通物質也有一半不知所蹤。直到最近,天文學家透過快速電波爆發事件首次直接檢測到瀰散在宇宙霧氣中的普通物質,並解釋所有缺失普通物質去向:新研究表明,76% 普通物質以星系間熱氣體形式存在。 繼續閱讀..

韋伯望遠鏡找到早期再游離幕後推手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6 日 22:16 | 分類 天文

韋伯太空望遠鏡最新的觀測成果發現了一群過去難以偵測的小型星系,它們可能在早期宇宙的重大轉變過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這項研究為科學家們尋找宇宙「再游離時期」(epoch of reionization)能量來源的努力,提供了最具說服力的證據之一。 繼續閱讀..

韋伯望遠鏡捕捉罕見傾斜軌道系統,武仙座 14 C 或揭行星演化新線索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5 日 22:14 | 分類 天文

這是一個被研究人員形容為「混亂又奇特」的行星系統。透過 NASA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近紅外線相機,天文學家成功拍攝到距離地球約 60 光年、位於銀河系中的恆星「武仙座 14」(14 Herculis)周圍的已知系外行星之一,也是極為寒冷的氣體巨行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