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電池是能量儲存界的馬拉松長跑選手,那麼超級電容器就是短跑衝刺選手。雖然不像電池具高能量密度,卻有高功率密度,可在短時間釋放大量電力。來自美國和南韓的國際研究團隊近期研發出一種新的紙質超級電容器,使用金屬奈米粒子提升能量密度,表現出迄今為止任何紡織型超級電容器都比不上的最佳性能,折疊數千次也不影響電導率,未來可用於為生物醫學、消費或軍事應用的可穿戴電子產品充電。 繼續閱讀..
Category Archives: 奈米

科學家開發新型光催化劑,可從海水中高效提取氫燃料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7 年 10 月 12 日 8:45 | 分類 太陽能 , 奈米 , 尖端科技 |
不被特斯拉看好的氫燃料電池汽車有新能量來源了。美國科學家開發出一種由混合材料組成的新型光催化劑,可以比現有方法更有效率從海水中提取氫,將使氫燃料成為現有化石燃料的可行性替代品。 繼續閱讀..

不要小看腳下的柏油路!瀝青陽極 5 分鐘充飽鋰電池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7 年 10 月 05 日 8:43 | 分類 奈米 , 尖端科技 , 會員專區 |
來自素有南方哈佛之稱的美國萊斯大學團隊開發出以瀝青製成的多孔性碳陽極,讓鋰金屬電池充電速度比目前的商業鋰離子電池快 10~20 倍,一首歌的時間就能充飽電!此外,從瀝青衍生的碳可防止鋰電池最害怕的樹枝狀結晶(dendrite)形成,研究人員稱,這項研究將使瀝青材料在高功率快速充放電裝置中大放異彩,成為鋰電池材料界的明日之星。 繼續閱讀..

微型太空探測軍團出發,前往小行星帶大規模探勘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7 年 09 月 24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奈米 , 會員專區 |
近地小行星就像潛伏在地球周遭的不定時炸彈,為更進一步了解它們的構造,芬蘭科學家準備派出微型太空軍團 50 戰士前往太陽系的小行星帶,對 300 顆小行星進行大規模前哨探勘,並預計約 3 年後返回地球,將儲存器的數據下載下來並分析。 繼續閱讀..

讓二氧化碳高效率回收轉換,可靠這種新開發的銅電催化劑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7 年 09 月 22 日 9:15 | 分類 太陽能 , 奈米 , 尖端科技 |
化學家們認為二氧化碳最理想的回收轉換方式,莫過於借助太陽能源電解,再加上適當的電催化劑來進一步降低能量耗費。這年頭,用催化劑來將二氧化碳轉化成多碳產品的手法已經很普遍了,不過美國國家實驗室這一次成功開發出的新型電催化劑,不只可以回收二氧化碳並直接轉換出乙醇、乙烯,還能提高整體轉化效率,雖然是假的人工光合作用,但終究是贏過天然植物了。 繼續閱讀..

DNA 機器人車隊在血液裡「送貨」,有望精準投藥、動腫瘤手術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7 年 09 月 18 日 12:26 | 分類 奈米 , 尖端科技 , 會員專區 |
如果有一個機器人可幫你全方位打掃居家環境,掃地、拖地、洗碗、洗衣服樣樣精通,聽起來很厲害,但現在有一個更科幻的情節已經出現在現實中了,就是加州理工學院科學家開發的 DNA 機器人車隊,它們可以前往人類不能去的地方,在血液中進行貨物分揀,執行複雜的奈米力學任務,比如將藥物送到目標細胞、或更高竿的對腫瘤進行小規模手術。 繼續閱讀..

搶進電動車市場,電容量提高的鎂電池也要分杯羹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7 年 08 月 28 日 8:45 | 分類 奈米 , 會員專區 , 汽車科技 |
雖然鋰離子電池在市場上的聲勢居高不下,但安全性太招人質疑,現在又有一款主打更便宜、更安全的新電池要跟電動車市場分一杯羹了。一款由休士頓大學研究團隊開發的新型鎂電池,標榜電容量比商用鋰離子電池高出 2 倍。 繼續閱讀..

美國開發出 1 奈米製程技術與設備,但短期內不易進入量產階段 |
作者 Atkinson|發布日期 2017 年 05 月 03 日 16:15 | 分類 Samsung , 奈米 , 晶片 |
晶圓代工大廠包括台積電、英特爾、三星等公司在 2017 年陸續將製程進入 10 奈米階段,而且準備在 2018 年進入 7 奈米製程試產,甚至 2020 年還將要推出 5 奈米製程技術。因此,隨著製程技術的提升,半導體製程也越來越逼近極限,製造難度也越來越大。就以 5 奈米之後的製程來說,到目前為止都沒有明確的結論。對此,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簡稱BNL)研究人員日前宣布,開發出可以達成 1 奈米製程的相關技術與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