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公司,為了準備近日即將開始的杜拜航空展推出了宣傳影片,其中首度將 Su-57 在飛行中打開內置彈藥艙的畫面公開展示,內部並搭載了兩枚 Kh-58 反輻射飛彈。
首飛後 15 年來首度,Su-57 飛行打開武器艙展示彈藥 |
| 作者 Alan Chen|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16 日 5:28 | 分類 航太科技 , 軍事科技 |
藍色起源新葛倫火箭首執行 NASA 級任務,順利部署新火星探測器 |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14 日 11:39 | 分類 天文 , 尖端科技 , 航太科技 | edit |
藍色起源完成發射里程碑,於第 2 次飛行任務 NG-2 成功發射新葛倫火箭,將 NASA ESCAPADE 火星探測器送上漫長而曲折的火星之旅,火箭第一級也首次順利回收。此舉不僅代表商業火箭發展邁入新階段,更有望改寫美國當前太空探索格局,進一步推動火星科學研究。 繼續閱讀..
火星可能發現全新洞穴類型,由地下水溶蝕形成的喀斯特地貌 |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13 日 16:19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航太科技 | edit |
如果火星曾存在生命,它們很可能躲在不受嚴重沙塵暴、極端溫度和表面高輻射影響的洞穴中。最近,天文學家首提出在火星發現由水溶解岩石形成的喀斯特洞穴證據,位於赫布羅斯谷(Hebrus Valles)。 繼續閱讀..
全球最繁忙太空港再創發射次數新高,SpaceX 獵鷹九號不意外奪得第一 |
| 作者 TechNews 編輯台|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13 日 11:00 | 分類 尖端科技 , 航太科技 | edit |
佛羅里達州的卡納維拉角,另一枚獵鷹九號火箭 3 日晚上成功發射,將 29 顆 Starlink 衛星送上軌道,是今年世界最繁忙太空港第 94 次軌道發射,打破以往衛星發射紀錄。截至 12 日,今年全球軌道發射總數達 254 次,今年結束前近 300 次,是 2021 年 135 次兩倍多。 繼續閱讀..
太空量子上行鏈路不可實現?模型證明量子訊號可反向從地球傳到衛星 |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11 日 18:42 | 分類 低軌衛星 , 尖端科技 , 航太科技 | edit |
量子衛星是量子通訊競爭核心之一,目標透過衛星建立絕對安全的全球通訊網路。當前技術已能將糾纏光粒子從衛星發送到不同地面站,但從地球向上傳輸糾纏光子到衛星面臨訊號易丟失、干擾和散射困境,過去被認為無法實現。 繼續閱讀..
兩關鍵過程拉鋸戰,影響小行星自轉模式 |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09 日 16:22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航太科技 | edit |
每顆小行星自轉模式不盡相同,具體取決於它被太空其他物體撞擊頻率。基於蓋亞衛星數據的新研究近日展示宇宙碰撞如何影響小行星運動,並提供確定小行星物理構成的新方法。 繼續閱讀..
土衛二發現隱藏熱源,增強地下海洋適居與潛在生命跡象 |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09 日 12:24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航太科技 | edit |
因表面全覆蓋冰而使外觀看起來像顆完美雪球的土衛二(Enceladus),不僅南極存在已知熱源,一篇新研究首次揭示土衛二北極也存在強烈熱流明確證據,這項發現推翻熱量流動僅活躍於南極的早期假設,表明土衛二釋放熱量比預期更多,強化土衛二擁有維持生命所需能量觀點。 繼續閱讀..
才剛吃完燒烤大餐交接,中國太空船疑遭碎片擊中,3 太空人返程延期 |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08 日 8:48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 edit |
隨著太空垃圾與日俱增,國際太空站(ISS)不時機動調整軌道以閃避太空垃圾撞擊已成常規操作,但近日,一艘抵達中國天宮太空站的太空船躲閃失敗,疑遭微小太空碎片擊中,原計搭乘該航班返回地球的 3 名太空人將繼續滯留太空。 繼續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