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西伯利亞才經歷過極端高溫,熱到 38℃,破歷史紀錄,結果今年一月西伯利亞東北部溫度掉到 -50℃,經歷冰火二重天的感受。氣象專家指出,即使是西伯利亞,這種異常長時間的零下嚴寒仍屬罕見現象。 繼續閱讀..
才破夏天高溫紀錄,西伯利亞又迎 14 年來最長寒冬 |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1 年 01 月 20 日 12:05 | 分類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
不只人類活動作祟,月球引力可能暗中控制著北冰洋甲烷排放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12 月 17 日 16:31 | 分類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 edit |
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已對地球造成極大負擔,而北冰洋中的甲烷其實也隨著火山、地震等地質活動,在這千年來釋放了不少甲烷至環境,使地球處境難上加難。但現在科學家發現,除了人類與地質活動影響,月球引力很可能也在暗中控制著北冰洋的甲烷排放。 繼續閱讀..
最有能力應對氣候災難國家排名,北歐五國全入榜 |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0 年 11 月 26 日 10:41 | 分類 環境科學 | edit |
這幾年明顯感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許多國家人民因此蒙受苦難,據統計 1999 至 2018 年間全球有 12,000 多次極端天氣事件直接導致近 50 萬人死亡,其中受影響最大的十個國家和地區中有七個是低收入或中低收入國家,而最有可能倖免於氣候災難的國家幾乎都在北歐。 繼續閱讀..
全年 CO2 減排 7%,研究:對濃度影響微乎其微 |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0 年 11 月 24 日 16:00 | 分類 環境科學 | edit |
今年全球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採行的封鎖措施大幅減少運輸和工業活動,因而讓溫室氣體排放量大幅減少,為地球爭取到一點喘息機會,但世界氣象組織(WMO)報告顯示,疫情危機期間減少的碳排放量,對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影響微乎其微。 繼續閱讀..
暖化加劇,夜間升溫比白天更快 |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0 年 10 月 05 日 12:54 | 分類 環境科學 | edit |
今年夏天很多地方溫度創下高溫紀錄,且白天炎熱難耐,晚上熱量又散不去,悶熱感前所未有,最新研究發現,這種氣候變暖的機制對夜間溫度的影響比白天更甚,而整個氣候系統都在變化,科學家認為將對地球生態產生重大影響。 繼續閱讀..
不懂樹又愛植樹,彭博:中國 40 年教訓為世界借鏡 |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0 年 09 月 16 日 15:39 | 分類 環境科學 | edit |
面對全球暖化,比起節能減碳、重新過簡樸生活,種樹可能是最簡單的。現在全世界都吹起植樹風,中國可能是最早指標,但彭博(Bloomberg)報導總結 40 年來中國的植樹計畫,各種缺失足可當全球植樹運動的借鏡。 繼續閱讀..
北極野火燒不盡,CO2 排放量破紀錄 |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0 年 09 月 08 日 14:43 | 分類 環境科學 | edit |
今年夏天熱得大概會讓人永生難忘,全球野火與熱浪的規模與強度都讓科學家瞠目結舌,尤其是北極,今年北極野火空前劇烈,科學家已監測到史上最大碳排放紀錄,推測主要起火原因是北極圈的殭屍野火,且預期將成為惡性循環,未來北極野火會一年比一年嚴重。 繼續閱讀..
碳捕獲技術副作用,30 年後糧食價格上漲 5 倍 |
作者 黃 嬿|發布日期 2020 年 08 月 26 日 15:11 | 分類 環境科學 | edit |
雖然人類追求現代化生活方式,很難克制各種污染地球的行為,但其實世界上一些機構已經在進行各種嘗試,要達到協議的減排目標。現在科學家普遍認為即使減排,但仍需要部署從空氣中去除二氧化碳的行動,但碳捕獲技術將對能源、水和土地使用產生重大影響,繼而推升糧食價格大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