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太陽系形成,木星也長成如今我們所見的龐然大物,質量比太陽系其他行星質量加總還大 2.5 倍,但它的形成過程還是個謎。直到最近,朱諾號發現木星內部充滿微行星殘骸,表明這顆行星曾吞噬大量嬰兒行星來餵養自己。 繼續閱讀..
太陽系質量巨獸的由來:木星曾吞掉大量微行星加速自身成長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6 月 24 日 17:05 | 分類 天文 |
太陽系質量巨獸的由來:木星曾吞掉大量微行星加速自身成長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6 月 24 日 17:05 | 分類 天文 | edit |
隨著太陽系形成,木星也長成如今我們所見的龐然大物,質量比太陽系其他行星質量加總還大 2.5 倍,但它的形成過程還是個謎。直到最近,朱諾號發現木星內部充滿微行星殘骸,表明這顆行星曾吞噬大量嬰兒行星來餵養自己。 繼續閱讀..
隕石成分和理論不同,火星早期形成歷史恐要改寫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6 月 22 日 18:06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 edit |
在分析一塊來自火星內部的隕石時,科學家發現火星早期形成史與當前行星模型相矛盾,恐怕火星形成方式要改寫。 繼續閱讀..
為延長使用年限,航海家探測器部分系統將進入斷電階段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6 月 22 日 12:50 | 分類 航太科技 | edit |
45 年前,NASA 把握行星對齊之際發射了航海家探測器,讓它們藉行星重力助推提升飛行速度,如今 2 艘航海家探測器都已離開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但這趟冒險旅程終將結束,NASA 正計劃今年關閉航海家探測器部分系統,以盡可能延長探測器剩餘能量的使用年限。 繼續閱讀..
日本探測器帶回的一茶匙小行星樣本,發現 20 多種地外胺基酸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6 月 07 日 18:15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 edit |
生命起源究竟來自地球本身、還是地球之外?根據日本隼鳥 2 號(Hayabusa2)採回的龍宮小行星樣本最新分析結果,科學家從中發現 20 多種地外胺基酸,是否讓我們越來越接近地球生命起源的真面貌? 繼續閱讀..
航海家 1 號怎麼了?NASA:它正在傳回無意義遙測數據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5 月 20 日 13:15 | 分類 航太科技 | edit |
花費 45 年時間穿越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後,目前距離地球最遙遠的探測器航海家 1 號似乎出了點問題:它的姿態控制系統突然向 NASA 發送奇怪數據。 繼續閱讀..
海王星南半球正逢夏季,卻出現匪夷所思的降溫現象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4 月 13 日 17:57 | 分類 天文 | edit |
身為太陽系距離最遙遠的行星,我們預期正逢夏季的海王星應緩緩升溫,然而長達 20 年觀測結果表明,海王星夏季平均溫度出乎意料地降低,同時南極地區於近幾年明顯變暖。 繼續閱讀..
第九行星最新搜索結果,再度鎩羽而歸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3 月 19 日 16:15 | 分類 天文 | edit |
在檢查了約 3,500 個暫定為第九行星的候選來源後,天文學家宣布最新搜索結果,依然一個都不是第九行星。 繼續閱讀..
2021 年 NASA 完成的重要太空任務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12 月 31 日 10:17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 edit |
2021 年,NASA 可以說度過了軌道發展史上最繁忙的一年,從年初毅力號著陸火星、機智號微型直升機在火星上起飛、測試超音速飛機新技術、再次從美國本土將太空人送到國際太空站等,到年尾終於將萬眾矚目的詹姆斯‧韋伯望遠鏡發射升空,2021 年對全人類來說都是相當具代表性的一年。 繼續閱讀..
太陽圈形狀為什麼像牛角麵包?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12 月 05 日 19:05 | 分類 天文 | edit |
太陽圈作為保護太陽系免受宇宙高能輻射轟炸的無形磁性泡泡,科學家一直很好奇它的確切形狀,主流理論認為太陽圈形如牛角麵包,但為何長成這個樣子還不清楚緣由。最近,波士頓大學團隊發現了為什麼太陽圈具有這種特殊形狀。 繼續閱讀..
放眼太陽系,尋找地球之外的可能生命地點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12 月 04 日 8:49 | 分類 天文 | edit |
在人類出發離開太陽系前,沒有先把家園內其他行星、小行星等天體都摸透徹,出去了也是茫然。太陽系中,令天文學家好奇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幾顆天體如:金星、火星、木衛二、土衛六等,都將在未來數年迎接人類特地派員前去拜訪的探測器。 繼續閱讀..
比行星水星還胖,太陽系內最大衛星是?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11 月 19 日 17:00 | 分類 天文 | edit |
行星依附恆星運轉,衛星又依附行星繞轉,因此尺寸也長幼有序,恆星最大、衛星最小。然而氣態巨行星木星由於吃得太營養,身軀龐大,連帶衛星都比其他天體大一號,如直徑比水星還大的太陽系最大衛星木衛三。 繼續閱讀..
上世紀舊望遠鏡無意發現的神祕物體,可能是假想第九行星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11 月 17 日 17:48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 edit |
大家對太陽系最好奇的問題之一,就是外圍是否有第九行星潛伏著。2016 年時,天文學家麥克·布朗與康斯坦丁·巴蒂金發現古柏帶有些小天體軌道非常怪異,進一步讓第九行星的存在感更加強烈,只是至今都未能找到蛛絲馬跡證據。最近,天文學家回顧了 1983 年紅外線天文衛星數據,意外發現裡面有 3 顆神秘物體實際上很可能是第九行星。 繼續閱讀..
太陽系原行星盤有缺口,劃分太陽系行星組成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10 月 19 日 12:39 | 分類 手機 | edit |
在我們的太陽形成後,行星也開始從太陽周遭原行星盤中誕生,根據麻省理工學院團隊一項新分析表明,大約 45.67 億年前,原行星盤內存在一個神祕缺口,靠近今天小行星帶位置,很可能是氣態巨行星木星出現並將氣體塵埃推向外圍的象徵。 繼續閱讀..
串聯銀河系兩大明亮結構,太陽系像被磁場隧道包圍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10 月 18 日 12:55 | 分類 天文 | edit |
在太陽系兩側,有一些由帶電粒子和磁場組成的結構,其中兩個被稱為北銀極支(North Polar Spur,NPS)與扇區(Fan Region),距離我們約 350 光年。過去,天文學家沒想過兩者有何關聯,但現在一個新模型大膽提出,看似不相關的它們實際上彼此相連,如果人眼看得見無線電波,太陽系看起來就會像被一條磁隧道包圍。 繼續閱讀..
金星的過去沒有想像中溫和,新模型顯示金星不曾形成海洋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10 月 15 日 13:55 | 分類 天文 | edit |
做為行星地球的雙胞胎,科學家一直努力從金星尋找能維持生命的蛛絲馬跡,比如金星過去曾處於溫和氣候、表面被海洋覆蓋、且雲層有機會孕育微生物。然而最新研究表明,金星可能從出生到死亡都無法支撐海洋,因為它太熱了,永遠不會冷卻到足以讓水凝結成液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