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是太陽系最灼熱的天體,但與宇宙其他物體相比,太陽溫度也瞬間相形見絀。那麼全宇宙最熱的地方在哪呢?根據哈佛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Daniel Palumbo 說法,超大質量黑洞附近會出現宇宙最高溫,尤其是正在吸積的超大質量黑洞。 繼續閱讀..
宇宙最熱的地點在哪裡?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3 年 08 月 22 日 17:30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宇宙最熱的地點在哪裡?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3 年 08 月 22 日 17:30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edit |
太陽是太陽系最灼熱的天體,但與宇宙其他物體相比,太陽溫度也瞬間相形見絀。那麼全宇宙最熱的地方在哪呢?根據哈佛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Daniel Palumbo 說法,超大質量黑洞附近會出現宇宙最高溫,尤其是正在吸積的超大質量黑洞。 繼續閱讀..
假如漂流行星遍布宇宙,要如何找尋發現?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3 年 08 月 06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edit |
天文學家曾經認為,行星是在恆星周圍特定軌道形成,之後就在軌道穩定運轉,不會改變。但據近期觀測和模擬計算結果,行星系統形成初期,其實非常不穩定,此時各行星運轉時會相互共振,使行星不斷變化或互換軌道,直到多餘行星拋入宇宙後,系統才會逐漸穩定。
恆星可以吃掉行星又把它們吐出來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3 年 03 月 12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edit |
儘管很悲慘,行星被母恆星吞噬是整個宇宙的普遍情況,但不必然以厄運告終。天體物理學家團隊利用電腦模擬發現,行星不僅恆星吞噬時能存活,且還可以推動恆星演化。 繼續閱讀..
倒數計時不到一週,NASA 搶先釋韋伯望遠鏡首批科學圖像「預告照」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7 月 08 日 12:20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 edit |
下週,韋伯太空望遠鏡即將釋出第一批正式的全彩科學圖像與光譜數據,帶我們從新角度看見宇宙深處。今天 NASA 事先發了一張誘人的工程測試「預告照」,冰山一角就表明即將到來的科學圖像與數據有多壯觀。 繼續閱讀..
若暗能量是第五元素,當前宇宙最快 1 億年後就會開始收縮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5 月 04 日 12:05 | 分類 天文 | edit |
為了解釋宇宙加速膨脹,宇宙學家曾提出「暗能量屬於第五元素」理論,這種物質與引力相抗衡甚至超越,所以能將物體推得更遠而不是拉近,導致宇宙加速膨脹。現在根據新模型,科學家發現這股排斥力可能正在減弱,最快 1 億年內宇宙就會完全停止膨脹並開始進入收縮時期。 繼續閱讀..
韋伯望遠鏡最怕熱的科學儀器,已降溫至超冷工作溫度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4 月 14 日 12:40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 edit |
強大的詹姆斯‧韋伯望遠鏡將看到宇宙大爆炸後第一個形成的星系,但要辦到這點,望遠鏡需維持在極低溫度環境。4 月 13 日 NASA 與 ESA 相繼宣布,在所有儀器中最怕熱的中紅外成像-光譜儀(MIRI)已於 4 月 7 日冷卻至零下 266℃ 工作溫度,表現比預期還好,團隊即將拍攝用於校準的恆星以測試最終對焦圖像。 繼續閱讀..
新研究計算宇宙有多少恆星黑洞:40,000,000,000,000,000,000 個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1 月 20 日 15:10 | 分類 天文 | edit |
雖然我們看不到黑洞,但不代表沒有方法推估黑洞數量。為了更理解宇宙如何演化,科學家最近以新方法計算出可觀測宇宙可能藏有多少恆星黑洞,結果令人嘖嘖稱奇:高達 40,000,000,000,000,000,000 個,且約 1% 普通物質鎖在恆星黑洞裡。 繼續閱讀..
梳理暗能量脈絡,DESI 製成有史以來最大、最詳盡宇宙 3D 地圖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1 月 19 日 15:05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 edit |
想了解宇宙的過去和未來,我們需要一份最完整的三維地圖。現在,暗能量光譜儀(DESI)只花 7 個月就繪製出有史以來最大、最詳盡的宇宙 3D 地圖,包含 750 萬個星系,還能清晰見到宇宙大尺度結構,天文學家將從中學到很多新東西。 繼續閱讀..
韋伯望遠鏡升空,天文學家:不想把它當成哈伯望遠鏡繼任者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12 月 29 日 16:52 | 分類 航太科技 | edit |
比原定發射日晚了十多年的韋伯太空望遠鏡,終於在前幾日順利升空,而現在天文學家最不想解釋的問題為:哈伯望遠鏡與韋伯望遠鏡誰比較好? 繼續閱讀..
暗物質從哪裡誕生?在早期宇宙拚命轉化常規物質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11 月 12 日 18:13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edit |
暗物質在宇宙結構中發揮關鍵作用,雖然看不見但存在感相當強烈,它們不僅影響星系形成,還將看似無關的星系與星團聚在一起,若沒有暗物質,當今宇宙將沿另一條不同路線演化。最近,一組團隊試著補充暗物質理論,他們認為暗物質粒子能將一般粒子轉化為暗物質,從而使暗物質呈指數增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