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雲中的宇宙懸崖、五重星系群彼此牽制大跳天空之舞,這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今日釋出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次批影像,宣告天文學新紀元。 繼續閱讀..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揭星雲奇觀,一覽距地球 7,600 光年宇宙懸崖 |
作者 中央社|發布日期 2022 年 07 月 13 日 15:30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倒數計時不到一週,NASA 搶先釋韋伯望遠鏡首批科學圖像「預告照」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7 月 08 日 12:20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 edit |
下週,韋伯太空望遠鏡即將釋出第一批正式的全彩科學圖像與光譜數據,帶我們從新角度看見宇宙深處。今天 NASA 事先發了一張誘人的工程測試「預告照」,冰山一角就表明即將到來的科學圖像與數據有多壯觀。 繼續閱讀..
若暗能量是第五元素,當前宇宙最快 1 億年後就會開始收縮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5 月 04 日 12:05 | 分類 天文 | edit |
為了解釋宇宙加速膨脹,宇宙學家曾提出「暗能量屬於第五元素」理論,這種物質與引力相抗衡甚至超越,所以能將物體推得更遠而不是拉近,導致宇宙加速膨脹。現在根據新模型,科學家發現這股排斥力可能正在減弱,最快 1 億年內宇宙就會完全停止膨脹並開始進入收縮時期。 繼續閱讀..
韋伯望遠鏡最怕熱的科學儀器,已降溫至超冷工作溫度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4 月 14 日 12:40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 edit |
強大的詹姆斯‧韋伯望遠鏡將看到宇宙大爆炸後第一個形成的星系,但要辦到這點,望遠鏡需維持在極低溫度環境。4 月 13 日 NASA 與 ESA 相繼宣布,在所有儀器中最怕熱的中紅外成像-光譜儀(MIRI)已於 4 月 7 日冷卻至零下 266℃ 工作溫度,表現比預期還好,團隊即將拍攝用於校準的恆星以測試最終對焦圖像。 繼續閱讀..
新研究計算宇宙有多少恆星黑洞:40,000,000,000,000,000,000 個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1 月 20 日 15:10 | 分類 天文 | edit |
雖然我們看不到黑洞,但不代表沒有方法推估黑洞數量。為了更理解宇宙如何演化,科學家最近以新方法計算出可觀測宇宙可能藏有多少恆星黑洞,結果令人嘖嘖稱奇:高達 40,000,000,000,000,000,000 個,且約 1% 普通物質鎖在恆星黑洞裡。 繼續閱讀..
梳理暗能量脈絡,DESI 製成有史以來最大、最詳盡宇宙 3D 地圖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1 月 19 日 15:05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 edit |
想了解宇宙的過去和未來,我們需要一份最完整的三維地圖。現在,暗能量光譜儀(DESI)只花 7 個月就繪製出有史以來最大、最詳盡的宇宙 3D 地圖,包含 750 萬個星系,還能清晰見到宇宙大尺度結構,天文學家將從中學到很多新東西。 繼續閱讀..
韋伯望遠鏡升空,天文學家:不想把它當成哈伯望遠鏡繼任者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12 月 29 日 16:52 | 分類 航太科技 | edit |
比原定發射日晚了十多年的韋伯太空望遠鏡,終於在前幾日順利升空,而現在天文學家最不想解釋的問題為:哈伯望遠鏡與韋伯望遠鏡誰比較好? 繼續閱讀..
暗物質從哪裡誕生?在早期宇宙拚命轉化常規物質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11 月 12 日 18:13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edit |
暗物質在宇宙結構中發揮關鍵作用,雖然看不見但存在感相當強烈,它們不僅影響星系形成,還將看似無關的星系與星團聚在一起,若沒有暗物質,當今宇宙將沿另一條不同路線演化。最近,一組團隊試著補充暗物質理論,他們認為暗物質粒子能將一般粒子轉化為暗物質,從而使暗物質呈指數增長。 繼續閱讀..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通過最終地面測試,準備移往發射場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08 月 30 日 13:06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 edit |
身為宇宙觀測第一把交椅、哈伯太空望遠鏡的接班人,迄今為止建造功能最強大的太空望遠鏡「詹姆斯·韋伯望遠鏡」終於完成所有地面測試,準備運往南美洲發射場,預計今年 10 月升空展開它的太空之旅。 繼續閱讀..
天文學家首次繪製 10 萬個恆星育嬰室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1 年 06 月 25 日 8:15 | 分類 天文 | edit |
一項史無前例新的研究顯示,恆星育嬰室比天文學家最初想像還要多樣化。PHANGS(Physics at High Angular Resolution in Nearby Galaxies)計畫的天文學家有系統繪製 90 個星系的 10 萬個恆星育嬰室,發現每個都比原來想像獨特。 繼續閱讀..
宇宙中最大尺度的纖維狀結構,也跟行星一樣繞著軸旋轉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06 月 15 日 15:15 | 分類 天文 | edit |
從小行星、行星到星系,宇宙物體基本上都繞著一個質量更大的物體旋轉著,然而天文學家現在發現宇宙中已知最大的結構——纖維狀結構(俗稱宇宙網),似乎也在繞著某個軸旋轉。 繼續閱讀..
研究人員提出新實驗方法,靠「超薄小鏡子」探測暗物質 |
作者 林 妤柔|發布日期 2021 年 06 月 03 日 17:18 | 分類 天文 | edit |
科學家認為宇宙是由看不見、無形的東西構成,為了證明存在,科學家開始發起尋找第五種基本力的實驗,但現今沒有任何科學實驗可探測到類似暗物質的東西。據《Gizmodo》報導,研究小組提出新實驗設計方案,透過一個超級薄的鏡子,就有機會探測到暗光子。 繼續閱讀..
發現幾乎和宇宙一樣老的超級地球,距離地球僅 280 光年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1 年 01 月 19 日 17:18 | 分類 天文 | edit |
就算同樣生活在銀河系,恆星彼此年齡差距也非常大。我們的太陽年齡約 46 億歲,而就在距離地球僅 280 光年外,天文學家最近發現了一顆高齡 100 億歲的古老恆星,而它攜帶的 3 顆行星中還有 1 顆是超級地球,成為銀河系內已知最古老、金屬量最貧乏的行星系統之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