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可能是目前已知唯一可往太空扔垃圾的物種,卻還做不到低成本發送生活垃圾到太空。上述說的垃圾,指的是「廢棄或損壞的衛星及碎片」,它們越來越多,靜靜繞著地球轉動,變成名副其實的「網」。 繼續閱讀..
計劃發射 42,000 顆衛星的星鏈計畫,推測已發送的衛星 3% 失效 |
作者 愛范兒|發布日期 2020 年 11 月 30 日 8:45 | 分類 天文 , 尖端科技 , 航太科技 |
工程師回答 Starlink 用戶各種問題,明年 1 月實施擴大版 Beta 測試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11 月 25 日 19:37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 edit |
過去 18 個月來,SpaceX 馬不停蹄地發射星鏈(Starlink)衛星,並在前陣子展開用戶 Beta 測試,成績比預期中還要好很多。最近 Starlink 工程師在 Reddit AMA 網站回答了一些用戶對 Starlink 的各種正常/不正常問題,比如 SpaceX 已計劃在明年 1 月下旬展開更大範圍的 Beta 測試、想成為 Beta 測試用戶需給多少賄賂金等。 繼續閱讀..
火箭實驗室發射 10 顆有效載荷,成美國今年第二頻繁發射的運載火箭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11 月 02 日 10:28 | 分類 航太科技 | edit |
在哪裡失敗就在哪裡爬起來,今年 7 月,因火箭未能抵達軌道而燒掉客戶 7 顆有效載荷的衛星發射服務商火箭實驗室,於美東時間 10 月 28 日下午 5 點 21 分再次發射,終於成功將舊客戶的新衛星們送入太陽同步軌道。 繼續閱讀..
兩枚巨大太空垃圾驚險擦身而過,如碰撞爆炸能量相當 14 噸 TNT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10 月 19 日 14:48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 edit |
越來越多的太空垃圾堆積在地球低地軌道上,相撞機率逐年提升,而近日,一枚廢棄的蘇聯衛星與廢棄的中國火箭驚險萬分的擦身而過,假如它們未錯開而是直接相撞,將產生 14 噸 TNT 爆炸威力,且四散的碎片將在未來幾年危害在軌運行中的衛星。 繼續閱讀..
投入十餘年心血,太空中心確認成功自主研發多衛星操控系統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9 月 15 日 15:59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 edit |
台灣自主研發衛星系統零件的能量正在積累。過去,由國外廠商提供的商用「衛星操控系統」每年光基本維運就要支出 500 萬元,遇上系統 BUG 也不能主動調整、而是得回報原廠,一來一往耗費了許多時間與金錢。現在,國研院太空中心投入 10 餘年自主發展的衛星操控系統 XPSOC 經 1 年多實際測試,確認能 100% 支援福衛七號衛星星系以及往後衛星任務的相關操作,在衛星科技發展上再打下一樁基礎。 繼續閱讀..
馬斯克:SpaceX 太空梭載人飛行前將發射數百次衛星 |
作者 雷鋒網|發布日期 2020 年 09 月 07 日 12:26 | 分類 航太科技 | edit |
SpaceX 正在開發下一代「星際太空梭」火箭,希望有朝一日將更多人送上太空,但執行長馬斯克強調,火箭載人前還有許多里程碑要達成。 繼續閱讀..
SpaceX 發射最新一批星鏈衛星,全數加裝遮陽板測試降反照率成效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0 年 08 月 10 日 15:23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 edit |
在休息 2 個月後,美東時間 8 月 7 日上午 1 點 12 分,SpaceX 再度成功完成一批星鏈(Starlink)衛星發射任務,只不過這批衛星有所「變種」──多安裝了遮陽板以降低會影響天文觀測的反照率;而獵鷹 9 號火箭這次的有效載荷除了 57 顆星鏈衛星外,還有 BlackSky 公司另外 2 顆地球觀測衛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