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 10 奈米技術難產,Intel 主打 CPU、記憶體與軟體統合戰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8 月 16 日 8:00 | 分類 晶片 , 處理器 , 記憶體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面對 10 奈米技術難產,Intel 主打 CPU、記憶體與軟體統合戰


8 月初美國 Data-centric Innovation Summit 大會,Intel 再度樂觀回應 10 奈米技術難產問題,穩定投資人的信心。「進入 AI 時代,客戶的需求是多元性的,沒辦法只靠 CPU 就滿足客戶所需,我們會提供『最廣泛』的產品組合與永續性的解決方案,就像過去 20 年身為領導者的我們做的,我充滿信心。」英特爾執行副總裁暨資料中心事業群總經理 Navin Shenoy 指出。

10 奈米製程延遲,Intel 損失估計達 34.9 億美元?

晶片大廠 Intel 10 奈米製程 CPU 最快要到 2019 年下半年推出,讓已經推出 7 奈米 CPU 競爭對手 AMD 第一次在製程領先 Intel,這件大事讓外界擔心 Intel 的市場領導地位是否不保。

高盛分析師 Toshiya Hari 就指出,Intel 在 10 奈米製程產品推出時間的延誤,比多數人預期更嚴重,影響 Intel 市占率,導致營收、毛利率與營業利潤率下降。野村證券直接指出 AMD 將吞食 Intel 資料中心處理器 15%~20% 市占率。野村證券更估計 2018 年 Intel 可能損失 26.2 億至 34.9 億美元(以 15%~20% 估算),由於 AMD 2017 全年總營收也才 53.3 億美元,因此將大幅度提升 AMD 的營收與毛利率。

不過若從股價、營收成長性與 Data-centric Innovation Summit 大會的最新策略宣布來看,Intel 的未來並沒有像外界渲染的那麼糟。

正如 Navin Shenoy 所言,Intel 提供最廣泛的產品組合。雖然 Intel 在桌上型和筆電 CPU 市占率可能受影響,但 Intel 正逐漸降低對 PC 晶片的依賴性,轉向以人工智慧、資料中心、自動駕駛、5G、FPGA 和物聯網等多元業務為主的營運模式。

今年第一季,Intel PC 相關業務的 Client Computing Group(CCG)部門營收占總體營收已降到一半以下。

「絕對沒有一體適用的解決方案(Not one size for all)」Navin Shenoy 強調。由於客戶種類大增,除了晶片製程進步,更需要晶片、軟體、系統與開源框架之間的整合。

別忽略了 Intel 在軟體、記憶體技術的進步與努力

也因此 Intel 這一兩年時間除了 10 奈米晶片出貨,統合戰也至關重要。

Navin Shenoy 認為,不僅是 CPU 晶片本身升級,Intel 還需要強化和記憶體晶片、半客製化晶片與軟體等部分的整合能力。

從 Navin Shenoy 的語氣可以發現,Intel 認為外界太專注於 10 奈米製程的進度,忽略了 Intel 在其他領域的進步與努力。

舉例來說,Intel 將致力整合最新的記憶體技術 Optane DC Persistent Memory 到 CPU。而在 FPGA 晶片領域,Intel 則是靠著不斷購併增進技術研發能力。最新一起購併案是 7 月中購併 eASIC,讓 Intel 提供介於 FPGA 與 ASIC 中間的晶片技術。

軟體部分,Intel 開放開源的深度類神經網路(Deep Neural Network,DNN)編譯器 nGraph,讓各種不同 DNN 模型可跑在 Intel 各類晶片上。

深度學習晶片方面,則是 Intel 用來力抗 NVIDIA 產品的 Nervana NNP-L1000 處理器。

以上例子,僅是 Intel 統合大戰中一小部分。Navin Shenoy 提供的藍圖,架構更龐大宏偉。

不過,這些晶片統合後帶來的營收是否能彌補 10 奈米晶片難產的營收?過於廣泛的布局是否又會失焦?都是 lntel 未來必須面對的棘手問題。

(本文由 數位時代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