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 拿下 Arm,蘋果與高通或許有點介意,但受傷的可能是英特爾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0 年 09 月 15 日 15:45 | 分類 IC 設計 , 晶片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NVIDIA 拿下 Arm,蘋果與高通或許有點介意,但受傷的可能是英特爾


NVIDIA 與 Arm 交易案終於塵埃落定,根據協定,NVIDIA 將以現金加股票支付 400 億美元給 Arm 母公司日本軟銀,包括 20 億美元簽約金,以及 15 億美元給 Arm 員工的股票。

這筆交易數週前便曝光。7 月下旬,彭博社等多家媒體就稱,軟銀正考慮出售 Arm 部分或全部股份,或是走 IPO 形式,緩解母公司經營虧損的壓力。

據悉,當時軟銀接洽對象不僅有 NVIDIA,也包括蘋果,但現在來看,前者顯然對買下 Arm 有更大興趣。如今,交易走到雙方確認階段。美國時間 14 日,NVIDIA 就在官網公告,表示已與軟銀達成協定,以 400 億美元價格將 Arm 收入麾下。

假如這筆交易順利完成,將會成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晶片公司併購案。此後,整個半導體產業格局也會因 Arm 母公司轉變,發生巨大變化。

但 NVIDIA 要解決的棘手問題還有不少。

想買下 Arm,只靠有錢還不夠

NVIDIA 與 Arm 的交易觸動很多人的神經,最直接的問題是:

為什麼 Arm 會同意被 NVIDIA 買下?

這和 Arm 一直以來的商業模式有關。身為晶片企業,Arm 並不參與晶片製造與推出成品,而是將包括指令集、晶片架構等技術,以授權等形式和其他廠商合作,自訂推出自己的處理器。

也正因為這種「技術中立」地位,Arm 才能在行動裝置市場壯大,每年間接產出上百億塊晶片,形成近乎統治的地位。至少現在買到的所有手機、平板電腦,其中的 Soc 晶片,基本都有用到 Arm 的技術。

▲ 每代 Arm 架構,都會影響未來數個月智慧手機處理器的核心構成。

但現在 Arm 被 NVIDIA 買下了,好比幫裁判加上運動員身分,還能繼續擔任裁判嗎?這不僅 NVIDIA 需要回答,也是高通、蘋果、三星等所有會用到 Arm 架構設計晶片的公司會質疑的地方。

為了打消顧慮,NVIDIA 公告表示,Arm 未來仍會以中立身分運作,並會延續原有開放授權模式。NVIDIA CEO 黃仁勳也表示,NVIDIA 已為這筆收購耗費巨資,「沒有理由背棄 Arm 用戶」。

不過其他科技公司是否信任 NVIDIA 的說詞,又是另一碼事。

部分分析師認為,本次收購不僅會削弱 Arm 身為中立技術供應商的吸引力,同時會讓 Arm 身分之於手機廠商,從過去的合作方變成潛在競爭者。一旦 NVIDIA 把手重新伸進行動晶片產業,推出更領先的 Arm 架構晶片,「利益相關」的標籤,無論如何都洗不掉。

長期來看,很多公司為了避嫌,可能轉投 RISC-V 這類免費開源新架構,找尋 Arm 的代替品。與其讓風險發生,不如將風險抹去,不管科技公司對本次收購案態度為何,NVIDIA 都要做好被質疑很久的準備。

拋開產業因素不談,交易案成功與否的另一個關鍵,是如何獲得各國監管部門批准。

4 年前軟銀能成功買下 Arm,不僅只將 Arm 當成投資工具,更重要的,是軟銀的「局外人」身分。但 NVIDIA 就不一樣了,一家晶片公司買下另一家晶片公司,在業界可是大忌。不僅前文提及的公平競爭因素,同時也涉及太多商業決策和核心專利技術移轉,不是兩家公司你情我願就能在一起。

(Source:CGTN

來談兩個失敗的例子。

一是 2018 年半導體公司博通欲收購高通。當時博通開價超過 1 千億美元,但還沒開始談就被美國政府介入,稱收購有「危害國家安全的風險,並會影響美國 5G 技術發展」,使博通放棄交易。

另一例是 2016 年,高通希望以 440 億美元收購荷蘭晶片製造商恩智浦半導體,卻未獲得中國商務部表態,導致交易失敗,高通還為此付出 20 億美元的終止交易費。

回頭再看,哪怕 NVIDIA 已明確說保留 Arm 的開放授權協定,但想完成收購 Arm,勢必不可能逃過各國反壟斷機構的「關注」。NVIDIA 也公告表示,這筆交易仍需英國、中國、歐盟和美國監管機關批准,才能整體完成,預估時間為 18 個月。

目前,為了獲得 Arm 所屬國英國的認可,NVIDIA 已承諾會保留 Arm 品牌,以及設在劍橋的總部,並會在當地建立新人工智慧中心,為技術研究和培訓提供穩定環境。

更多不確定性來自美中。考慮到兩國目前交惡,以及 Arm 牽扯的手機晶片技術,中國商務部又是否同意原本由英國、日本管轄的公司,搖身一變成為美國資產?光這點,就為此次交易蒙上陰影。最終可能演變成漫長的遊說之旅,不僅要看 NVIDIA 的能力,也要看各國態度。

NVIDIA 買下 Arm,真正受傷的不是蘋果三星,而是英特爾

NVIDIA 公告解釋收購 Arm 的主要原因。

我們希望將 NVIDIA 現有的人工智慧計算平台與 Arm 的龐大生態系統結合,打造出人工智慧時代最領先的電腦公司。

某些分析師認為,NVIDIA 之所以看中 Arm,是因為雙方業務有「互補性」。

NVIDIA 擅長圖形處理技術,並在 GPU 市場占據領先地位;Arm 則在 CPU 處理器架構和設計造詣頗深,兩者合作可謂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當然,雙方也有一些共同目標,如伺服器和資料中心業務。

▲  NVIDIA 伺服器和資料中心業務發展迅速。(Source:NVIDIA

目前市場近九成處理器市占率仍由英特爾 X86 架構掌控,但隨著業界對深度學習、大數據處理需求日漸增長,GPU 在資料中心的地位也日益上升。除此之外,NVIDIA 對人工智慧的摸索也在伺服器領域頗受歡迎,使 NVIDIA 成為撼動英特爾的資料中心地位的最有力競爭者。

據 NVIDIA 過去幾季財報,資料中心業務保持高速增長,最新一季營收表現甚至超過遊戲業務,成為 NVIDIA 的新「紅牌」。收購 Arm 之前,NVIDIA 還斥資 69 億美元,買下以色列晶片廠商 Mellanox,也是希望藉助後者的乙太網路產品,發展自家資料中心解決方案。

近兩年,Arm 推出定位於伺服器領域的 Neoverse 晶片,意圖開闢行動裝置業務以外的方向。既然目標一致,雙方會聯手做大做強,也就不足為奇了。

▲ 驍龍 8cx 就是高通基於 Arm 架構設計的 PC 處理器晶片。

另一方面 PC 晶片,NVIDIA 和 Arm 同樣對英特爾虎視眈眈。如高通針對 PC 廠推出的驍龍 8cx 晶片,便是基於 Arm 架構。蘋果近日也宣布脫離英特爾陣營,轉而使用基於 Arm 架構的自研 A 系列晶片後,未來 PC 處理器市場格局,顯然不只 AMD 和英特爾兩者對打,還會有 Arm 的身影。

綜合多角度來看,本次 Arm 收購案,會受直接影響的反而不是蘋果、三星等手機公司,而是 NVIDIA 一直以來的老對手:AMD 和英特爾。

▲ 任天堂 Switch 大紅,也讓 NVIDIA 的 Tegra 晶片嘗到甜頭。(Source:任天堂

至於 NVIDIA 會否重新撿起手機晶片生意,應該是最不可能出現的情況。黃仁勳自己也說,「NVIDIA 不會為手機廠商製造晶片」。NVIDIA 並非沒有涉足過手機市場,但早年推出的 Tegra 系列處理器,與高通競爭時已敗陣。如今只能在 NVIDIA 自家 Shield TV 或任天堂 Switch 裡才能找到它。

比起自己做晶片賣給裝置廠商,NVIDIA 更傾向做和 Arm 一樣的事──技術授權。

就像 Arm 會把處理器架構和指令集賣給廠商,NVIDIA 同樣可把最引以為傲的圖形處理、AI 等技術授權其他廠商使用,甚至直接取代 Arm 現有 GPU 晶片組 Mail 系列,提升 Arm 晶片在各領域的競爭力和議價力。

晶片市場又要變天了

NVIDIA 和 Arm 的交易告一段落,但是新一輪市場爭議的開始,接下來事情會朝哪個方向發展,又是否有新介入者出現,都是未知數。

▲ Arm 兩位聯合創始人表示,NVIDIA 收購 Arm 會帶來負面影響。(Source:BBC

NVIDIA 發公告當天,Arm 聯合創始人 Hermann Hauser 和 Tudor Brown 表態,希望 Arm 保持「中立」,而不是由 NVIDIA 這種公司擁有,以避免可能會出現的利益衝突。但 NVIDIA 對未來非常有信心,也對收購 Arm 抱有期望。你甚至不會想到,4 年前軟銀耗資 320 億美元收購 Arm 時,NVIDIA 還只是賣賣顯卡、身價 300 億美元左右的公司。

4 年後位置互換,NVIDIA 增長迅猛,市值達近 3 千億美元,不僅擺脫顯卡製造商的單一身分,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晶片製造商之一,甚至有能力可買下 Arm,進而挑戰產業傳統老大的地位。

新巨頭很快就會誕生,我們也該重新認識 NVIDIA 了。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NVIDIA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