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TechNews 編輯台

About TechNews 編輯台

TechNews 編輯台,為您提供最即時、快速的訊息。

創業別只會說 AI 有多好!學不會這件事,投資人不會理你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16 日 14:0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新創

在最近的 TechCrunch Disrupt 2025 活動中,專注於投資 B2B 軟體新創的種子前基金 January Ventures 的共同創辦人 Jennifer Neundorfer 在 Equity Poscast 上分享了如何在競爭激烈的 AI 市場中脫穎而出。她指出,無論是創業者還是投資者,對 AI 的熱情都在不斷上升,甚至她的公司也在探索如何利用 AI 來提高工作效率,例如進行市場和競爭的盡職調查。

繼續閱讀..

MIT 突破大腦植入技術,電子裝置可循環進入腦部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16 日 13: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在一項突破性研究中,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及神經生物工程中心的助理教授 Deblina Sarkar 及其團隊成功開發出微型電子設備,這些設備能與活細胞結合,並透過注射進入血液循環系統,最終到達大腦的特定區域。這項技術的創新之處在於,它不再需要傳統的外科手術來植入電極,而是利用免疫細胞定位炎症的天然機制,將這些微型設備運送到炎症部位。

繼續閱讀..

伊利諾大學開發「DNA 相機」,普通實驗室也能拍出分子級影像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16 日 10:30 | 分類 生物科技 , 科技教育

11 日,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研究團隊正在解決分子生物學中的一個重大挑戰:如何高解析度地拍攝 DNA,以促進基因研究。這項研究由物理學教授 Aleksei Aksimentiev 及研究助理 Kush Coshic 主導,他們利用國家超級電腦應用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Supercomputing Applications,NCSA)的計算資源,包括 Delta 和 DeltaAI 超級電腦,進行微秒時域的全原子分子動力學模擬,以模擬原子間的相互作用並驗證實驗設置。 繼續閱讀..

你以為 AI 能單飛?其實離不開高效能運算的隱形基礎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16 日 9:3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半導體 , 零組件

在最近的討論中,業界專家指出,儘管人工智慧(AI)系統的需求持續上升,但高效能運算(HPC)的需求卻似乎在下降。這引發了關於 AI 是否正在取代 HPC 的爭論。然而,許多專家認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因為 AI 實際上是 HPC 的一個子集,而非其替代品。

繼續閱讀..

AI 越聰明越危險?新研究揭「思維鏈劫持」攻擊,成功率近 100% 攻陷主流模型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16 日 8:3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網路 , 資訊安全

根據最新研究,先進的人工智慧(AI)推理模型可能比以往更容易受到駭客攻擊,這引發了對目前商業和消費者使用的某些主要 AI 模型安全性和保護措施的擔憂。這項由 Anthropic、牛津大學和史丹佛大學共同進行的研究顛覆了這樣的假設:隨著模型在推理能力上變得更為先進,它拒絕有害指令的能力並未隨之增強。 繼續閱讀..

無需程式經驗,五大新手友善 AI 工具帶你入門 Vibe Coding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16 日 0:0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網路 , 軟體、系統

今年,「Vibe coding」(有譯氛圍編程)成為柯林斯詞典(Collins Dictionary)的年度詞彙,這個新興的編程方式正迅速引起關注。那麼,什麼是 vibe coding 呢?簡單來說,vibe coding 是利用人工智慧(AI)來創建應用程式、軟體和代碼,無需任何計算機編程經驗。使用者只需用自然語言或語音提示描述他們想要創建的內容,AI 就能為其生成代碼。這種方法雖然相對較新,但在今年已經變得非常流行。 繼續閱讀..

特斯拉工程師出走潮擴大!馬斯克轉向 AI 夢想代價太高?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15 日 15:0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機器人 , 汽車科技

特斯拉的工程師流失潮正值公司核心電動車使命的轉變之際,最近,隨著股東支持馬斯克(Elon Musk)基於未來十年達成特定業績目標的薪酬計畫高達 1 兆美元,特斯拉的多位高層工程師相繼離職,包括負責 Cybertruck 專案的 Siddhant Awasthi 和 Model 3 的專案經理。

繼續閱讀..

AI 失誤誰來扛?未來 CEO 最大的挑戰:不是決策力而是問責力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15 日 14:0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人力資源 , 公司治理

在人工智慧(AI)迅速改變商業決策的時代,領導者的責任感已成為新的貨幣。根據哥倫比亞大學專業研究學院院長 Jason Wingard 的觀察,隨著技術的進步,未來的領導者不僅需要具備技術流利度,更需具備 AI 的問責能力。到2030年,技術不會取代領導者,而是將他們的能力暴露無遺。

繼續閱讀..

Anysphere 四創辦人因大紅 AI 程式工具 Cursor 成億萬富翁,AI 使矽谷年輕世代再次暴富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15 日 13:0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財經

Anysphere 四位共同創辦人因流行的產品 AI 程式工具 Cursor 成為億萬富翁。13 日宣布最新輪融資成功籌集 23 億美元,並估值提升至 293 億美元。《富比士》估算,創辦人 Michael Truell、Aman Sanger、Sualeh Asif 和 Arvid Lunnemark 各持有 4.5% 股份,價值至少 13 億美元。 繼續閱讀..

EPFL 破解生物奈米孔奧祕,開啟學習型分子運算新篇章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15 日 10:30 | 分類 奈米 , 生物科技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科學家們最近揭示了生物奈米孔的神祕行為,這些微小的分子孔在自然界和生物技術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研究團隊透過對奈米孔進行工程化設計,發現奈米孔的內部電荷及其與通過的離子相互作用,導致了兩種關鍵效應:整流(rectification)和閘控(gating)。這個發現不僅解釋了奈米孔的複雜行為,還暗示了未來在生物啟發計算和基於離子的處理器中的應用潛力。 繼續閱讀..

AI 也能深度思考?新技術「詮釋性提示」解鎖生成式 AI 真正潛力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15 日 9:3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在當今的人工智慧(AI)領域,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正迎來一種新技術,稱為「詮釋性提示」(Hermeneutic Prompting),這個方法被認為能夠解鎖生成式 AI 的真正價值。這種技術的核心在於促使 AI 以循環的方式進行思考,而非僅依賴傳統的線性解析。這樣的方式不僅能提高 AI 的回答品質,還能讓使用者獲得更全面的見解。 繼續閱讀..

從會話開始與 AI 協作,心理師也能用 ChatGPT 輔助治療?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15 日 8:3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人力資源 , 生物科技

在當今的心理健康治療領域,生成式人工智慧(AI)正逐漸被心理師在實際的客戶治療會話中使用,這一做法引發了廣泛的爭議。許多客戶通常會認為,心理師在治療過程中不應該使用 AI,但實際上,部分心理師已經開始在會話中融入 AI 的輔助。

繼續閱讀..

3 萬人腦部掃描警示,超加工食品正在「重塑」大腦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15 日 0: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食品科技

一項國際研究顯示,經常食用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UPF)可能改變與食慾調節相關的腦區結構,進一步形成「越吃越想吃」的惡性循環。這項研究分析了約 3 萬名個體的腦部掃描結果,揭示了食用超加工食品與可測量的大腦結構差異之間令人擔憂的聯繫。研究人員指出,這些大腦變化可能與過度進食的行為模式有關,儘管目前尚無法確認因果關係。 繼續閱讀..

Sony 策略奏效!PS5 大勝 Xbox,獨占遊戲和周邊生態助攻領先地位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14 日 12:30 | 分類 PlayStation , Xbox , 遊戲主機

在遊戲主機的競爭中,Sony 的 PlayStation 5(PS5)在五年後以壓倒性的優勢擊敗了微軟的 Xbox Series X,成為市場的領導者。根據最新數據,截至今年 11 月,PS5 自 2020 年以來全球出貨量已超過 8,400 萬台,而同期 Xbox Series X/S 的出貨量估計僅為 3,000 萬台。儘管 PS5 的遊戲庫中光線追蹤技術的具體支持比例尚無明確數據,但這並未影響其銷售表現。 繼續閱讀..

馬斯克下動員令:特斯拉 AI 團隊職涯最艱難一年,2026 成生死關鍵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14 日 11:45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機器人 , 汽車科技

特斯拉的人工智慧部門近日被告知,2026 年將是他們職業生涯中最艱難的一年。這個消息由特斯拉的 AI 軟體副總裁艾索克·埃盧斯瓦米(Ashok Elluswamy)在一次全體會議中傳達,會議持續了近兩小時,參會者形容這次會議如同一場動員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