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新聞報導使用 AR 技術,能為讀者帶來什麼?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11 月 13 日 8:45 | 分類 xR/AR/VR/MR , 數位內容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當新聞報導使用 AR 技術,能為讀者帶來什麼?


大部分新聞都各有切入視角,但對讀者來說,最終看到的只是其中之一,而非事件全貌的還原。這也是傳統新聞的局限性。

但是,如果每個人都能以「親臨者」的姿態,看到現場發生的一切,那麼最終獲得的資訊量,顯然會比數行文字、數張圖片或是影片要多得多。

最近,QReal 首席執行長麥克‧卡杜克斯(Mike Cadoux)強調 VR/ AR 技術對未來新聞報導的重要性。在他看來,未來新聞並非只是製作酷炫的 3D 圖像,而能將用戶置身於記者或攝影師的角度,看到四周發生的一切。

「有種名為記憶宮殿的記憶術,要點就是在人腦建立虛擬的空間場景,並聯繫各種資訊與空間。如果我們也能為每則新聞建立空間概念,顯然也會給讀者帶來更深刻的印象。」

目前,多家國外媒體已藉助 AR 技術嘗試製作更立體全面的新聞內容。比如《紐約時報》還原 NASA 火星任務,以及《時代》雜誌報導亞馬遜熱帶雨林時製作的 AR 全景圖等。

早幾年因技術限制,這些特定新聞內容還只能藉助專用裝置瀏覽。比如 2017 年,《紐約時報》就曾發放 100 萬個 Google Cardboards 套件,就是為了讓用戶配合體驗專門製作的 VR 影片內容。

《經濟學人》刊登一篇有關未來食物的文章時,使用來自 Snapchat 的通用代碼,無需專用 App 和配件就讓讀者直接欣賞立體的 AR 內容。

(Source:Apple developer

到了 2018 年,蘋果推出 AR Quick Look 特性,允許開發者直接在 iOS 網頁和應用內展示 AR 模型,隨後《華盛頓郵報》便在《感恩節切火雞》文章運用技術,使用 iPhone 的讀者在預設瀏覽器瀏覽新聞,就可直接看到全立體的 AR 教程。

同時《紐約時報》報導敘利亞衝突時,也運用 webGL 技術還原事件中摧毀的大樓,同樣是全 3D 形式。

雖然這類新聞的數量並不多,更多只是媒體可用於學習和測試新工具的範例,但也讓讀者看到全新形態的新聞傳播和閱讀形式。

▲ The Weather Channel 還將 AR 場景帶入天氣預報節目。

Mike 補充說,過去 AR 內容往往會受技術、平台限制,且開發流程較繁瑣,但隨著 AR 技術逐漸成為智慧手機的標配功能後,這類新形態新聞也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不斷出現在用戶的新聞列表。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