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掀全球綠金熱,電池用礦開採引發環境憂慮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0 年 11 月 20 日 16:00 | 分類 生態保育 , 電動車 , 電池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電動車掀全球綠金熱,電池用礦開採引發環境憂慮


環保意識抬頭讓電動車銷量逐年上揚,也帶動全球從赤道到北極圈地區掀起一波「綠金」熱。全球對製造車用電池的鎳礦等礦產的需求遽增,也引發環境人士擔憂,要如何在生產對環境友善的電動車的同時,也能做到對礦區當地環境友善,這也成為電動車大廠與各國政府無法迴避的課題。

電動車電池靠它  乾淨鎳礦卻難尋

去年全球電動車銷量已達 210 萬輛,在 2011 年,這個數字不過 3 萬輛,即便今年因為 2019 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對生產鏈造成動盪,以及對經濟的衝擊影響到需求量,預估銷量會下滑近 2 成。與此同時,近來看到越多國家與地方政府相繼提出,要在未來 10 至 15 年禁售新出廠的汽油車,做為應對空污和氣候危機的努力,可以想見,電動車最熱銷的時刻還未到來。

英國政府 18 日宣布,為了力拚在 2050 年前達成淨零碳排,要提前 5 年,在 2030 年就禁售新的汽、柴油車;在之前,美國加州政府 9 月底宣布,禁售新燃油車的政策將在 2035 年上路。

不過,電動車大廠已經感受到車用電池所需的礦物吃緊,其中最重要的一項礦物則是鎳礦,必須仰賴它才能讓電池的效能大幅增加。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今年中就曾發起「英雄令」,透露若有公司能以有效且環保的方式開採這項關鍵原料,特斯拉會立刻下「龐大」訂單。

可見,要同時獲得足夠鎳礦產量與達到環境標準,著實讓電動車製造業者大為頭痛。

印尼禁鎳礦出口  中資湧入投資

同時,特斯拉很快對全球最大鎳生產國印尼伸出手,印尼政府也積極回應。

印尼 10 月 5 日在全國激烈抗議中通過備受爭議的「綜合性創造就業法案」(Omnibus Law),政府稱為了加速走出疫情帶來的經濟寒冬,需要改革國內投資環境,鬆綁勞動與環境等法規,以吸引投資。

無獨有偶,路透社在該法通過的當天報導,印尼資深官員證實,特斯拉在先前接觸印尼政府,計劃在印尼設置完整的電池工廠。海洋事務與投資統籌部長盧胡特(Luhut Binsar Panjaitan)對此合作案表示,若特斯拉在印尼投資並建立電池廠,將會確保鎳礦儲量足供開發使用。

路透社 13 日跟進報導,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已指定盧胡特率領團隊,前往美國推廣綜合性創造就業法案,期間也會和馬斯克碰面。

然而,運動人士擔憂,未來對鎳礦激增的需求,將讓環境面臨不可回復的傷害。同時,印尼礦業有越來越仰賴中資投資的趨勢,也引發關注。

鎳礦產量占全球近 3 成的印尼,去年底突然宣布禁止鎳礦出口,目的是要發展國內冶煉等產業鏈,不再出口附加價值低的原物料。而受這項出口禁令衝擊最大的便是全球第一鎳礦消費國中國,因此,可以看到有更多中資公司直接到印尼,與當地公司合資開採與冶煉鎳礦。

在先前,就傳出中國青山控股與印尼哈里達集團(Harita Group)在印尼合資的礦業公司向政府請求,要把大批礦渣倒入海中。如此一來,恐破壞印尼擁有豐富珊瑚礁的海洋生態。而在受到環境團體的壓力後,哈里達集團在 10 月初表示,已經撤回這項請求。

線上媒體中外對話(China Dialogue)報導,印尼東部大島蘇拉威西島(Sulawesi)中蘇拉威西省莫羅瓦利縣(Morowali)便是在青山控股進駐後,成為鎳礦生產重地。

加拿大約克大學(York University)學者亞利安多(Arianto Sangadji )便見證了當地的鎳礦礦採與冶煉活動,自 2018 年來迅猛增加。他表示,當地的冶煉廠皆為燃煤,而「電動車是為了達到零碳排,不過,要是你看到當地的情形,現實非常不一樣。」

芬蘭擁歐洲最大車用電池用礦  望與亞洲抗衡

再把眼光往高緯度地區移動,在芬蘭崎嶇的 Terrafame 礦區,一排排載著礦石的卡車縱橫交錯,這裡距離北極圈約 300 公里,是歐洲用於製造電動汽車電池的鎳礦的最大來源。

車用電池礦物生產在亞洲成長最為快速,不過,歐洲自然也不想錯過這波利潤可觀的綠金熱,其中最積極和亞洲市場拚搏的便是芬蘭。

法新社報導,富藏車用電池必須礦物──鈷、鋰和鎳的芬蘭已宣布,今年將為電池行業提供 3 億歐元(約 3.53 億美元)的刺激資金,以及制定「電池戰略」,希望吸引投資,創造一個從礦物開採到電池製造的加值產業鏈。

芬蘭政府的野心同樣也引來環境人士關注,害怕在擴大開礦之下,會破壞當地脆弱的環境生態。地廣人稀的芬蘭有大片原始林、澄淨的大型湖泊,這也是野生動物的棲息地。

環境運動人士蘭基寧(Antti Lankinen)指出,要生產這些礦物,「沒有任何對環境友善的方法」。同時,採礦過程中產生的廢棄岩石若未好好儲放,接觸到雨水後,會把其中的酸性物質帶至河流中污染水質。

而這在先前已經發生過,Terrafame 礦區在 2012 年就發生有毒金屬外流至當地河流的生態浩劫,讓當時擁有該礦區的前業主因此吃上官司。Terrafame 現在的業者則表示,自 5 年前買下該礦區後,沒有發生過環境問題,即便有「環境影響」,但皆符合規定。

同時,協助芬蘭政府制定「電池戰略」的芬蘭地質調查中心(Geological Survey of Finland GTK)主任尼卡寧(Mika Nykanen)表示,該國的電池發展計畫致力於永續發展,並會符合芬蘭的氣候政策目標。而芬蘭使用的開採方式,比起其他傳統方法,要降低 6 成的碳足跡。

現在,芬蘭的開礦熱遍及全國,在其他地區,也可看到反對礦區擴張的環境運動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包括北極圈內的拉普蘭(Lapland)地區和芬蘭最大湖塞馬湖(Saimaa lake)。

保育人士明克(Miisa Mink)說,在塞馬湖這個歐洲第四大的淡水生態系統進行礦物開採並不合適。但自今年 5 月以來,已經看到 4 個可能的開採計畫通過許可。他沉重警示,「沒錯,我們是會有電動車,但如果不小心,我們將不會再有乾淨的水源。」

(本文由 中央廣播電台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