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席高通驍龍 888 發表陣容,三星到底在盤算些什麼?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0 年 12 月 16 日 8:15 | 分類 Samsung , 晶片 , 零組件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缺席高通驍龍 888 發表陣容,三星到底在盤算些什麼?


除了圖像感測器生意,最近三星又開始在 SoC 打起「小算盤」。高通首發驍龍 888 峰會,三星並未出現在宣傳頁面,引發猜測。

先來看幾組數據。

  • 據 TechInsights 分析,驍龍 865 晶片加上 X55 基頻組成的晶片組,價格約 150 美元,驍龍 888 價格在此基礎上還會高一些。
  • 蘋果 A14 晶片成本約 40 美元,加上 X55 基頻組成晶片組的價格也僅 130 美元左右。
  • 蘋果 M1 晶片成本 40~50 美元,MacBook 同等級英特爾酷睿系列處理器價格約 200~225 美元。

三星應該早就算過這筆帳,自研晶片要比向高通購買晶片的成本低很多,甚至還能向外輸出,再賺一筆。

三星與高通的關係複雜得很,既是合作者也是競爭者。每年三星旗艦手機都會採取「雙晶」策略:既是高通 8 系旗艦晶片的首批用戶,也使用自家 Exynos(獵戶座)。雙方看起來看起來合作無間,但背後卻各懷心思。

Galaxy S21 放棄驍龍 888,專注 Exynos?

三星沒為高通站台,似乎暗示三星即將發表的 Galaxy S21 系列會放棄「雙晶策略」,一心一意使用獵戶座。不過沒過多久,網路就爆出 S21 系列 GeekBench 跑分,明示 S21 有高通驍龍 888 版,且從跑分來看,高通版跑分依舊略高於之前曝光的獵戶座版。

▲ 疑似 Galaxy S21+ 跑分截圖,左為 Exynos 2100,右為高通驍龍 888。

因此,三星會繼續在 Galaxy S21 系列延續雙晶策略,不同市場投放不同晶片產品,如美國、中國市場會主推高通版,南韓、歐洲等地提供獵戶座版。

另外今年,5 奈米高通驍龍 888 晶片交由三星生產,三星也一併生產 5 奈米 Exynos 1080(和還未發表的 2100),兩者關係依舊曖昧。不願出現在高通「名單」裡,十之八九是三星的要求,畢竟自家還有 Exynos(獵戶座)晶片業務,自己的年度旗艦總不能幫別人站台吧。

高通其實心裡也清楚,儘管三星獵戶座性能一直差一點「火候」,且市場認可度也不是同等級,但獵戶座依舊是不可小覷的對手,仍需枕戈待旦。在一些「重要」時刻,互相迴避,對雙方而言可能是最好的。

Exynos 沒落全因它,強如高通也翻車

三星是很有特色的企業,產業涵蓋晶片、記憶體、螢幕、鏡頭、圖像處理器,能完全自給自足,也很善於為自家設備研發處理器,Exynos 系列處理器亦如此。

▲ 搭載三星 Exynos 3110 處理器的 Nexus S。(Source:Flickr/Anya1986 CC BY 2.0)

不過確定 Exynos(獵戶座)名稱之前,三星處理器型號多是數字與字母的組合,比較混亂。一直到 2007 年被蘋果選中,成為前三代 iPhone 的處理器,才慢慢被大眾熟知。

之後三星決心發力 Android 平台,Exynos 型號確立,2010 年推出的 Exynos 3 系列用在 Galaxy S、Nexus S、Galaxy Tab 及魅族 M9,其中 Galaxy S、Galaxy Tab 系列產品線一直延續至今(iPhone 4 的 A4 處理器也是 Exynos 3110 魔改版)。

如果把 2010 年 Exynos 確立當成 Exynos 分水嶺,下一道分水嶺就是 2015 年,Exynos 開始採用自研架構,代號「貓鼬」。高通自研架構代號「金環蛇」,三星代號貓鼬,意味明顯,就是要剋高通,奈何故事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

▲ 魅族 Pro 5 選擇三星 Exynos 7420 處理器。(Source:魅族

2015 之前,Exynos 採用 ARM 公版架構,Exynos 的 SoC 性能表現逐漸逼近高通驍龍。Exynos  策略激進和超前,先於高通採用大小八核心和 A57 架構,甚至 2015 年的 Exynos 7420 完全超過高通驍龍 810,甚至能與蘋果 A8 比腕力。

彼時由於專利問題,三星 Exynos 處理器不支援 CDMA 網路(中國電信),無法全網通。再加上國產廠商全部站隊高通,即使強如 7420 也只被魅族選到。高通贏在市場,三星 Exynos 則贏在性能。

▲ 三星 Exynos 8890 處理器採用自研 M1 架構。(Source:ANANDTECH)

有了自信後,三星也覺得時機成熟,欲自行研發架構,放棄 ARM 公版。此時 Exynos「貓鼬」完勝對手高通驍龍 820。

但也就在此時,三星 Note7 出現「爆炸門」,Exynos 銷量與三星口碑一落千丈。之後三星 Exynos 借鑑蘋果 A 系晶片的特點,瘋狂堆砌單核心性能,但又無法控功耗與散熱,性能表現開始不如驍龍 8 系晶片。

三星 Galaxy S20 系列搭載的 Exynos 990 由於跟驍龍 865 性能差距較大,歐洲三星用戶更在網站發起「請三星停止賣給我們搭載 Exynos 處理器的手機」請願。三星 Exynos 晶片風頭不再。

重新擁抱公版 ARM,Exynos 又行了

三星 Exynos 翻車前,高通就在自研架構 Krait(金環蛇)鏖戰多年,最終由於 810、820 失敗放棄自研架構,重新回歸 ARM 公版架構,之後高通 8 系旗艦處理器再也沒有離開 ARM。

無獨有偶,三星 2019 年 11 月解散自研架構部門,迷途知返,重新回到 ARM 公版架構。三星基於 Cortex-A77 推出 Exynos 880、980,基於 Cortex-A78 推出 Exynos 1080,這三款處理器定位中高階,並未到旗艦級。

Exynos 980 是三星與 vivo 合作共同研發,已出現在 vivo X30 系列手機,880 則出現在 vivo Y51s 與 Y70s 中階機。至於年底即將出貨的 Exynos 1080,也將由 vivo 首發,出現在 X 系列新作 X60。

▲ 搭載三星 Exynos 980 處理器的 vivo X30 Pro。(Source:vivo

除了驍龍 888,預計三星 Galaxy S21 系列搭載的 Exynos 旗艦晶片會是 2100,也是三星拋棄「貓鼬」架構後,推出的首款旗艦晶片。從最近洩露的跑分來看,Exynos 2100 與驍龍 888 分數接近,相差不大,曾經的 Android 之光又回來了。

2021 年 Exynos 能不能翻身?

三星獵戶座 Exynos 重新回歸正軌,但 Galaxy 系列手機成績卻一落千丈。Note7 電池事件後,三星「新」Exynos 處理器無法透過 Galaxy 手機占領更多市場。

所以,三星目光便轉向出貨量高的中國廠商,出貨重心轉到驍龍較弱的中階處理器產品。首先 2019 年末三星宣布與 vivo 合作,中高階機型陸續搭載 Exynos 處理器,其次 2021 年計劃與小米、OPPO 等廠商合作,將 Exynos 處理器供給更多中低階機型,漸漸提升市場占比。

最近「華為斷供」給了不少廠商和供應鏈機會,畢竟華為手機和海思晶片的中國市占率頗可觀。最近 Counterpoint 調查數據可知,海思的市占率約 16%,位列第三,前兩位為高通與聯發科,三星 Exynos 列第四,占 13%。

海思不確定的未來,給晶片市場其他玩家帶來新機遇,晶片想提升占有率,一定要與產品掛鉤。以前三星 Exynos 已頻繁接觸幾大中國廠商,2021 年應該會有更多動作。

除了海思留下的機會,近期榮耀品牌也獨立,減少「斷供」影響。榮耀品牌有接近 15% 的中國市場占比,但獨立後到底搭載誰家晶片一直不明朗。三星 Exynos 正尋求與榮耀合作的可能,甚至可大膽猜測已達成合作意向。

用中階晶片提高市占算是一條路,對三星 Exynos 來說,想達類似蘋果 A 系晶片的影響力,更重要的還是獲得市場認同,這部分無法一蹴而就,只能慢慢靠性能優異的高階晶片,第一步就是看旗艦 Exynos 2100 的具體表現了。

三星心裡裝滿晶片生意經

打算稱霸全球市場,到底還是覬覦這份「生意」。開頭列舉的數據很能說明問題,採用自研晶片,既能大幅降低自家設備成本,又減少對供應商的依賴,避免意外狀況。近期蘋果擺脫英特爾,推出自研 M1 晶片 MacBook,以及 Google 也開始打算為 Pixel 設備訂製晶片,都給三星不少啟發。

▲ 三星 Galaxy S21 渲染圖。(Source:t3.com)

三星電子市值已超越英特爾,穩坐世界第一。半導體業務就是三星電子的「搖錢樹」,但最賺錢的並非 Exynos 處理器,而是 NAND Flash 和 DRAM 儲存晶片,均占比超過 40%,Exynos 和 CMOS 感測器業務相對較弱。

三星有「半導體願景 2030」計畫,目標就是全球稱霸,重點就是 Exynos 處理器和 CMOS 圖像感測器,前者目標高通,後者狙擊 Sony。與圖像感測器業務類似,接下來十年,三星會持續加碼投資 Exynos 晶片,建工廠、擴產線、增產能、加人手。

Exynos「貓鼬」自研架構之路已修正,重回 ARM 公版架構,再加上擴張策略,相信 2021 年能看到更多搭載 Exynos 處理器的手機問世,甚至冒出幾台搭載 Exynos 旗艦晶片的高階手機也不意外。三星 Galaxy 系列手機失去的市占,接下來很有可能由 Exynos 晶片搶回來。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