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還原近 10 年車禍現場,Waymo 稱自動駕駛成功避開 92% 致命事故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3 月 24 日 8:45 | 分類 汽車科技 , 自駕車 , 軟體、系統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模擬還原近 10 年車禍現場,Waymo 稱自動駕駛成功避開 92% 致命事故


美國自動駕駛公司 Waymo 近日發表安全研究報告。研究透過模擬重現過去 10 年發生的致命性駕駛事故,對 Waymo 自駕車模擬測試。

研究結果顯示,除追尾事故外,Waymo 的自動駕駛系統可完全避免或減輕事故的嚴重後果。Waymo 宣稱自動駕駛技術可大幅降低道路傷亡。

雖然這份白皮書並非獨立第三方評估報告,卻是自動駕駛技術公司首次公開揭露系統於現實致命性交通事故的性能評估詳情。

Waymo 自動駕駛安全研究詳情

Waymo 統計 2008~2017 年間在亞利桑那州錢德勒市發生的 72 起致死車禍,並基於警方和亞利桑那州交通部的報告、照片、圖表、監控錄影等,模擬系統盡可能還原當時背景,完成共 91 次模擬測試。

除單車或涉及行人車禍外,Waymo 安排自駕車分別代替事故雙方車輛模擬駕駛,全面展示 Waymo Driver 主動或被動狀況時的表現。

Waymo 自駕車扮演肇事車輛的 52 次模擬,Waymo 車僅遵守交通規則駕駛就避開所有事故。

另外 39 次模擬測試,Waymo 自駕車需對造成車禍的肇事車有反應。被動情況中,Waymo 避開 82%(32 起)車輛相撞事故,並採取規避動作減輕 4 起的嚴重後果。Waymo 唯一無法避免的是 3 起車輛追尾。

以測試情形為例。因超速行駛、闖紅燈引起的車禍,當 Waymo 自駕車扮演肇事方,並沒有以原肇事車時速 107 英里衝過十字路口,而是照規定限速行駛,並在紅燈前停下,讓另一輛車安全通過。

當扮演被撞車時,Waymo 則預先感測到超速車輛,進入路口前及時剎車,避開闖紅燈車。

(Source:Waymo

另酒駕司機開著 Acura,以 70 英里時速行駛於兩線道,越過中線與另一輛 34 英里時速的道奇迎面相撞,導致道奇車內一人死亡。

模擬測試時,扮演肇事車的 Waymo 遵守限速規定,且始終在車道內行駛,因此並未發生碰撞事故;換成被撞車時,需對迎面而來的越線車輛採取行動,Waymo 自駕車檢測到對方正越過中線,及時剎車並往左偏移,讓酒駕司機順利通過並駛離道路,避免兩車相撞。

Waymo 安全研究主管 Trent Victor 指出,自駕車要避免車禍,往往是遵守交通規則和負責任的駕駛,而非採取極端行動以避開碰撞,「Waymo 不僅能自動安全駕駛,還能在對方犯錯時有效反應」。

降低被動捲入碰撞事故機率,更顯自動駕駛優越性

Waymo 研究指出,目前 94% 碰撞事故都是人為失誤,透過使用自動駕駛系統代替人類駕駛,可改善道路安全。這次自動駕駛安全研究就是此理念的最好佐證。

的確,與包括人類駕駛的其他道路使用者相比,Waymo 自駕車為肇事方模擬測試時,採取更保守安全的駕駛策略、嚴格遵守交通規則,避開所有慘烈的車禍結局,表現出更佳安全性。

不過,如果從 Waymo 這次研究得出「自動駕駛可避免致命車禍」等結論,或許還是過於武斷。畢竟,對需兆英里測試里程才能有效驗證的自動駕駛技術而言,52 次模擬測試樣本量還是太少,說服力遠遠不足。

況且不難想像,模擬測試即使換成人類駕駛,也能輕易遵守規則避免事故發生。只是人有時會「任性」打破規則,但根據程式指令行事的機器不會。

相比之下,處於被動狀態的 Waymo 雖未能 100% 完美避開,但明顯優於人類駕駛的環境感測和預判能力,反而更體現自動駕駛系統的優越性。

如果說人類優勢在於處理問題的靈活性,那麼自動駕駛系統的優勢就是感測能力的延展性,即可透過多感測器,探測到人類可視範圍外的環境訊息,同時還能「冷靜」計算,及時規劃和處理突發狀況,降低被動捲入無責任車禍的機率。

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 IIHS 的研究曾指出,汽車碰撞主要有五大原因:感覺和感測失誤、預判失誤、規劃和決策失誤、執行失誤及喪失駕駛能力。

前三項失誤,往往是駕駛對環境判斷不準確。

Waymo 去年第五代自駕車系統 Waymo Driver,透過光學雷達、遠距鏡頭等感測器及 360 度視覺系統,有效減少視覺盲點,幫助汽車發現 500 公尺外的行人和號誌,同時還能偵測物體速度。

(Source:Waymo

換言之,若 Waymo 的自動駕駛系統運轉良好,完全可準確感測分析,避免因無法辨識潛在危險的失誤、預判失誤其他車輛車速等原因導致碰撞。

意義在於提高大眾對自動駕駛的信賴

儘管以 Waymo 為代表的自動駕駛公司反覆強調,自動駕駛系統比人類駕駛更安全可靠,民眾目前的接受度和信賴度仍不算高,尤其 Waymo 所在的美國。

2018 年美國汽車協會(AAA)調查顯示,受當時 Uber 和特斯拉自動駕駛死亡事件影響,有 73% 受訪者表示不敢坐自駕車。曾對自動駕駛技術接受度最高的 20~37 歲群體,也有 64% 表示怕坐自駕車。

2020 年,美國自駕車教育協會(PAVE)調查表明,約 48% 的人表示永遠不會坐 Robotaxi 或 Robobus,且僅 34% 認為自動駕駛利大於弊。

值得注意的是,PAVE 的調查,87% 對 Uber 和特斯拉的自動駕駛事故一無所知,而他們不信任自動駕駛的主要原因是從未親身體驗。

另外使用過高級輔助駕駛系統 ADAS 的受訪者更傾向支持自動駕駛。

要特別指出的是,有 60% 受訪者表示,如果能更了解自動駕駛技術的原理,也許會對自駕車產生更大信任感。

深諳這點的 Waymo 早在去年 10 月發表《Waymo 公共道路安全性能數據》( Waymo Public Road Safety Performance Data),首次披露自駕車碰撞事故相關詳細數據。

報告顯示,2019 年 1 月到 2020 年 9 月共 21 個月內,Waymo 自駕輛共行駛 600 多萬英里,共發生 47 起碰撞或輕微接觸事故,其中 18 起為現實事故,另外 29 起是模擬器事故。和此次並未達到 100% 避免車禍的模擬測試研究一樣,報告公開自動駕駛進度同時,也一定程度暴露自動駕駛技術並不完美。

不過照心理學說法,或許適當暴露「不那麼安全」的敏感數據,反而讓大眾逐步建立耐受性,逐漸減輕對自動駕駛技術的過激反應和懷疑。Waymo 堅信共享、公開敏感自動駕駛數據,提高透明度,能幫助大眾建立自動駕駛安全性能認知,並逐步增強大眾對自駕車的信心。

(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Waymo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