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 年全球景氣雖受 COVID-19 影響,但大亞積極擴展事業版圖,合併營收達 183 億,每股盈餘(EPS)也創 30 年新高 1.45 元,展望未來,大亞集團董事長沈尚弘表示,營業額受國際銅價影響頗深,今年甫開春便突破每公噸 9,000 美元大關,期許營業額可以超過 200 億,獲利朝向 10 億元的兩位數成長。
沈尚弘表示,去年大亞獲利創新高、EPS 也達到 1.45 元,象徵幾年來企業轉型正開花結果,從電線電纜本業深根,再轉型能源傳輸、能源轉換與管理,為再生能源全面性延伸。同時也受益於太陽能創能、汽電共生持股固定收益,如今太陽能掛表量也從 0 到 120MW ,隨著今年收購心忠電業,希望明年年底裝置量可達 240MW,另外創投事業表現也亮眼,例如大亞創投投資的興櫃 IC 設計股穎崴、保瑞表現皆不錯。
沈尚弘表示,老的企業要創造新的生命,這些挑戰也是頗為重要。目前大亞也瞄準國際再生能源與電動車趨勢,提供能源生產、傳輸、儲存到轉換等各式解決方案,其中在電動車領域,2020 年大亞漆包線事業群台灣市占第一,今年力拚實現三成目標;佔台灣電動機車領域八成,也正與電動巴士、電動車展開合作,預計可以看見今年第二季、第三季訂單成長。
在綠能領域方面,大亞集團轉投資、負責太陽能電廠興建維運的聚恆科技也得標台電 2MW 儲能自動頻率控制(AFC)調頻輔助服務標案,預計 4 月展開測試,6 月上線;目前大亞旗下子公司包括心忠電業、大聚電業、博碩電業、博斯太陽能,共有 53 處太陽能發電廠,總容量一超過120MW,期許未來年成長 50MW,並在 2025 年達 250MW 容量,年貢獻 15 億元發電收入。
就如同 3 月完成收購的大同企業志光能源,將斥資 60 億元打造 120MW 漁電共生計畫,未來大亞也將以漁電共生為主, 聚恆科技投資開發部協理兼發言人周曉豔表示,目前農委會已經釋出 4,700 多公頃漁電共生園區,要在這些園區尋找標的,企業優勢在於在地廠商,更已有漁電共生開發經驗,再透過今年第二季開始建置的志光收購案,有利吸引觀望的合作者。
近年來大亞子公司大恆電纜太陽能線也逐漸開花結果,過去由於屋頂型用量不多,表現較不明顯,隨著地面型案場逐漸增加,也積極規劃擴充產能及升級產品規格,大亞集團發言人陳重光指出,目前太陽能線已經獲得越南第三方檢驗中心認可,未來將會推動越南太陽能用線布局,如今太陽能用線也獲得德國萊茵與美國 UL 認證,預計 400 平方公釐用線可在 6 月通過德國萊茵認證。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