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電信巨頭華為的首款電動車亮相,包括鴻蒙 OS 智慧座艙、4D 成像雷達,打算與特斯拉相抗衡,同時補救因美國實施「華為禁令」所帶來的衝擊。
華為 17 日與北汽集團聯合發表極狐阿爾法 S(ARCFOX Alpha S)華為 HI 版(Huawei inside 縮寫),為新一代豪華智慧電動車,稱將是世界唯一可量產的通勤自駕車,採用華為快充技術,充電 10 分鐘即可續航 197 公里,智慧座艙同時搭載華為自家系統鴻蒙 OS。
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IAS)業務部總裁王軍表示,華為今年將投資 10 億美元開發智慧汽車解決方案,全球研究團隊將有 5 千多名技術人員和工程師。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志軍表示,華為 IAS 可在市區行駛 1 千公里,實現全自動駕駛,比特斯拉要好得多。不過,中國乘用車協會(CPCA)秘書長崔冬樹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雙方各有優勢,華為能在自駕車的智慧網路系統發揮所長,特斯拉在自駕技術有綜合優勢,大多數情況下能很好發揮作用。
崔冬樹認為,中國網路巨頭百度、小米也揚言要進軍電動車領域,華為優勢在於車載控制系統、強大的感測機制及不同零件相互作用。然而汽車利潤、市場規模都小於手機,即使 IAS 成長,仍很難扭轉智慧手機帶來淨利潤和收入下降的衝擊。
華為受到美國晶片禁令影響,手機業務不斷下滑,不得不轉往新領域發展,同時找尋其他收入來源,好比將人工智慧技術出租給養豬戶,也進軍礦業,轉型成煤礦智慧化。
延伸閱讀:
(首圖來源:ARCF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