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3 供應鏈爭霸,鴻海能擠下「它」繼續當老大?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7 月 25 日 10:30 | 分類 iPhone , 手機 , 零組件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iPhone 13 供應鏈爭霸,鴻海能擠下「它」繼續當老大?


「蘋果光」有多閃耀向來是供應鏈成長指標。綜合各研調機構數據,近年智慧型手機年出貨量約 12 億至 14 億支,蘋果 iPhone 約占二成,與三星(Samsung)相當,雙方常年爭奪出貨量霸主寶座。

由於許多台廠提供iPhone零組件及組裝服務,因此iPhone對台灣電子廠可謂牽一髮動全身。儘管今年秋季將推出的iPhone 13(暫名)尚未發表,但外資法人搶先披露重要供應商變動,也引起市場熱議。

針對iPhone 13與台廠相關的供應鏈商機,主要有兩大觀盤重點:

一、鴻海續當老大,和碩、立訊競爭消長

去年iPhone12系列產品,由高階至低階分為12 Pro Max / 12 Pro / 12,以及小尺寸的12 mini。

去年鴻海代工12 mini以外機種,和碩則專注代工12 mini。結果高階機種大賣,12 mini銷路不佳,連帶衝擊和碩營收。近期日系外資披露,iPhone 13將比照12系列,由高至低階四款:Pro Max / Pro / 13 6.1吋/13 5.4吋。

Pro Max由鴻海全拿;Pro由新進供應鏈的立訊與鴻海四六對分;6.1吋則由鴻海、和碩七三對分,最低階5.4吋又是和碩全拿。

和碩正是因為去年小尺寸(低階)機種銷售不佳,導致獲利連帶受影響,不巧今年再度代工類似項目,給人一種不祥預感。但「和碩是否可能重演去年頹勢」問題,現在回答言之過早。這是因為去年小尺寸機種銷售不佳,但蘋果勢必也將因應市場需求,調整相關規格與銷售策略,就待市場競爭論斷英雄。

至於新進榜的立訊,則靠不斷增進零組件實力,且買下台灣電子廠緯創蘇州廠房,才順利打入iPhone組裝供應鏈。立訊iPhone代工首度出擊,就能接到比和碩代工的更高階機種,未來能否透過這次iPhone 13代工展現實力,並持續攻城掠地,動向也值得關注。

二、零組件廠洗牌,鏡頭、機殼大風吹

鏡頭大廠大立光因應疫情、缺料、大客戶華為受制裁等因素,導致手機銷售不振,利空纏身,儘管市場期待iPhone 13能帶給大立光轉機,但最新揭露的消息恐怕不樂觀。

知名蘋果供應鏈分析師郭明錤報告指出,大立光遞送iPhone 13後置廣角鏡頭、後置長焦鏡頭樣本給蘋果,但沒達到蘋果要求,因此讓競爭對手、同為iPhone供應鏈的玉晶光受惠,有機會取得更多iPhone 13訂單。

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近期法說會指出,部分原因是手機零組件漲價,排擠鏡頭規格,一部分原因則是部分客戶「非常重視cost(成本)」,因此導入好幾家供應商比價格,讓價格、利潤都不好。

▲ 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

不僅可見大立光因為客戶要求的出貨規格偏低,拖累毛利率,也印證目前大立光受玉晶光等競爭者的威脅。但長線來看,大立光的技術發展仍是關注焦點,或許能帶來轉機。

郭明錤點出,音圈馬達與鏡頭垂直整合(可縮短交期,並應用於防手震、對焦等功能),是大立光長期潛在優勢,儘管出貨量尚低於對手,但對取得新款iPhone 13 Pro的超廣角相機鏡頭的貢獻「已相當顯著」。

至於iPhone機殼部分,日系外資指出,iPhone 13系列機殼訂單大部分由鴻海(集團)拿下,其餘則由美廠捷普及中國廠藍思囊括。儘管機構件廠技術水準、成本管理門檻皆高,但藍思靠著收購前iPhone機殼供應商可成的蘇州廠區,取得機殼技術,再加上整合自家玻璃,順利接到iPhone 13訂單。

不過,iPhone機殼後續競爭仍暗潮相擁,不只藍思磨刀霍霍,去年和碩也完全收購旗下機構件廠鎧勝,並引立訊入股,展開機構件合作。

未來鴻海集團能否持續守住江山?新競爭者是否能熬過激烈的價格、技術競爭?也值得後續留意。

出貨量能上升?關鍵在iPhone是否跳躍性升級

回顧歷史,研調機構IDC研究總監波帕爾(Nabila Popal)指出,新iPhone銷量要能比前一代大幅成長,主要都是規格有跳躍性升級。她舉例,如iPhone 6由小螢幕改為大螢幕、iPhone 11大幅改進相機品質、iPhone 12則是首款5G iPhone。

儘管新iPhone規格尚未揭曉,尚難預測市場反應。但她點出,智慧型手機走向大尺寸將是趨勢,2020年6吋以上智慧手機出貨占82%,而到2025年,這數字將提升到96%。

(本文由 遠見雜誌 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