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賭上毛利率也要海外擴產的算計!劉德音三大策略維持領先地位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8 月 07 日 9:00 | 分類 國際貿易 , 國際金融 , 晶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台積電賭上毛利率也要海外擴產的算計!劉德音三大策略維持領先地位


今年台積電股東會,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證實,確實考慮赴德國、日本設廠,這對台積電來說是重大的策略轉變。

「我們現在的目標,就是在日本建廠,」劉德音表示,目前團隊正在日本盡職調查(Due Dilligence),雙方團隊幾乎每個星期都在開會。他更明白表示,「日本Cost(成本)比台灣高很多。」在日本設置晶圓廠,「目標在日本能打平成本,讓股東有比較平穩的獲利。」

針對德國設廠,劉德音也透露,「德國有好幾個大客戶,我們會與他們持續溝通……德國在做認真評估,但還在早期階段。」

設廠的盤算,助人兼自保

過去,台積電基於追求最高效率的原則,大部分新廠投資都在台灣。只要提到海外設廠,第一個提出的問題,就是海外生產成本過高,會拉低台積電的獲利效率,因此全球化分工,才是生產半導體最便宜有效的方法。

事實上,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APEC(亞太經濟合作會議)非正式領袖閉門會後的記者會也示警,各國政府若是想片面改變半導體產業鏈全球分工的現狀,可能會嘗到苦果:「過去數十年的自由貿易,大幅促進半導體技術發展,因此愈趨複雜的技術,使供應鏈走向境外。」他解釋,「試圖讓時光倒流是相當不切實際的,不僅成本將提升,技術進步可能放緩,花費數千億美元及許多時間後,結果仍將會是不自給自足、成本很高的供應鏈。我們認同國家安全的顧慮確實存在,也相信針對國安應用,在國境內有自給自足供應鏈是審慎的作法,然而針對規模大得許多的民間市場,基於自由貿易體系的供應鏈是最好作法。」

現場馬上就有記者提問,台積電赴海外設廠,不正是與他所說的方向背道而馳?張忠謀表示,「中間沒有任何衝突,他們做的是目前需要的事,我說的是目前應該要做的事,理想作法也該表達,雖然現在趨勢是很多國家要求自國製造,但這還是開端,如果我們能及時(提醒),如果沒有人講任何話,可能會發展到相當可怕(的狀況)。」

在台積電股東會,劉德音對張忠謀的看法雖表示同意,但他同時釋出進一步前往海外設廠的說法,似乎顯示,歐、日各國對先進半導體製造技術招手的力道之大,已讓台積電難以忽視。

凍漲的圖謀,留住好客戶

劉德音指出,「去日本建廠是基於客戶需求,所以我們直接把成本和我們的客戶談,客戶也很支持地幫助我們克服這樣的問題。」他強調,台積電很審慎進行海外擴張,雖然成本會上升,但仍宣示「我們公司會朝毛利率50%以上的目標努力。」

然而今年上半年,各國政府紛紛祭出政策,基於國家安全理由,宣示要建立在地的半導體供應鏈;外界都高度關注,這會不會造成未來全球半導體產業供過於求?台積電又如何能維持高毛利?關鍵有三大策略。

策略1:一邊抓住客戶,一邊提前卡位。「大家都已預測到,幾年後將出現產能過剩的狀況,」一位產業人士解讀,台積電為未來的困局做準備,「這次晶圓代工漲價潮,台積電就沒有漲價,先把好的客戶拿下來,訂下長期合作的契約。」

他分析,從這個角度看,往歐、日設廠,其實是一記高招,因為,對台積電來說,美國是最大市場,中國是第二大市場,接下來才是歐洲和日本,現在,台積電在美中都已有大型投資計畫,卡住兩大市場中,最先進晶圓製造產能提供者的角色,再往日本、歐洲設廠,等於連第三、四大市場未來波動的風險都降到最低。

尤其,今年各國都祭出海量補貼,得到補貼的企業,未來有更多資源能撐過產能過剩的淘汰賽。

更何況,各國半導體產業發展,正逐步從自由貿易,開始走向保護主義。現在是用補貼、鋪紅地毯請領導廠商去設廠;但未來,如果各國用關稅、技術輸出限制保護各國的半導體產業,挑戰將會大增。

戰略的考量,德、日具優勢

策略2:評估赴德、日設廠具戰略意義。歐洲和日本在半導體技術上,仍有不可小看的江湖地位,歐洲的ASML(艾司摩爾)生產的頂尖曝光機,就要依靠德國蔡司的鏡頭才能生產,這方面,歐洲技術獨步全球。日本半導體材料和設備仍有強大實力,如日本信越化學,是全球矽晶圓龍頭,特殊矽晶圓生產有難以撼動的地位。

且日、德第三代半導體居領先地位,產業人士推斷,如果台積電在這兩個國家建立相關合作供應鏈,就能順勢突破技術障礙,切入這個新領域。

策略3:利用國際化解決缺水、缺電、缺人困境。對台積電來說,台灣在少子化之後,人才供應速度趕不上擴廠的速度,始終是發展上的一大隱憂,缺水缺電的壓力也是一大限制。

接下來觀察台積電發展的重點,除了毛利率能否維持五成,更重要的是,各國是否真的會追隨美國腳歩,大搞半導體在地製造。如果是,台積電海外產能的比例,和台灣原有產能相比,是否會大幅拉升,又是否真能拿到各國政府的補助,都是重點。

業內人士更指出,美、日、歐在半導體產業的關鍵位置,讓台積電「不得不」前往設廠;那既然要去,在各國政府大撒幣的情況下,當然是「先搶先贏」,以龍頭身分搶先築起高牆,加高英特爾、三星等對手的競爭門檻,這恐怕才是劉德音同意設廠背後的真正盤算。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台積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