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讓日子過不下去?歐美大國頻釀罷工、吵加薪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10 月 31 日 11:00 | 分類 人力資源 , 國際觀察 , 國際貿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通膨讓日子過不下去?歐美大國頻釀罷工、吵加薪


通膨全面來襲!近日汽油一波波調漲,讓許多民眾大呼吃不消,五倍券也變得無感;包括聯合利華、可口可樂等民生品牌更「漲聲響起」,因此各國勞工深感入不敷出,甚至出來反擊。

近期英、美、德、日等國紛釀罷工換加薪。背後主因,和歐美大國這新變局有關,通膨恐將成長期現象?

《金融時報》「全球營造業評論」(Global Construction Review)報導,德國營造業員工在10月初發起全國性罷工,以便爭取薪水調高5%抗通膨,讓返鄉時手頭比較寬裕。

生活成本調漲,英、美、德、日都釀罷工

原來德國營造業員工大多來自海外,每年回家的旅費是重要花費,自從疫情來襲,各類交通成本因為航空業重整、油價調高等因素大漲,決定積極調薪。這產業距上次全國性罷工是九年前,工會指出成本承受不了,才決定主動出擊。

像美國John Deere牽引機老廠商,員工最近發現公司今年獲利創歷史新高,執行長也加薪高達160%後,竟然只答應員工明年加薪5%,同時間偷偷取消加班費與醫療險補助等福利,等於沒加,完全不能抵消物價飆漲。讓這間近35年未抗議過的老企業員工,群集憤而走上街頭要求調薪。

另外,日本10月31日舉行的國會大選,朝野黨派開出的凍薪30年改善支票,也成了關注焦點。民眾接受《NHK》受訪指出,企業長期以來習慣不調本薪、只付獎金的傳統,讓員工收入成長幅度委實跟不上學費、手機費與醫療健康保險調漲程度,很想請問各家企業老闆到底要怎麼做才會調薪。

▲ 日本民眾能否討回失落的工資,就看這次國會選舉。(Source:pixabay

除此之外,英國布萊頓地區也有罷工加薪事件。已開發大國紛傳加薪潮,讓IMF國際貨幣組織等專家擔憂,若釀成全球性普遍現象,有可能反助長通膨。

因1970年代停滯性通膨時期,許多企業幫員工加薪後,轉頭就漲價自身產品或服務,以轉嫁成本,結果是把物價推更高。

聯合利華、寶潔、可口可樂等國際大品牌都在漲

許多台灣民眾熟知的民生用品品牌聯合利華、雀巢、百事可樂、可口可樂、寶潔等,近期都規劃或早啟動產品漲價。如此發展下,確實可能讓每個月買民生用品就占去大部分支出的低薪族變得更窮。

(Source:Unsplash

專研經濟學的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彼得‧考伊(Peter Coy)認為,把通膨之罪怪到弱勢領薪族頭上很奇怪。

他整理各行業就業成本數據指出,2020年以來由於通膨過快,員工包括薪水與福利的就業成本上升速度,一直都落後消費物價調漲速度。所以調薪實屬該有的補償,非常合理。

繼續仰賴廉價勞工?德意志銀行指「回不去」

根據德意志銀行最近報告指出,並不是薪水族貪心,是已開發國家的勞動成本緊縮太久。

回顧1980年代,已開發的歐美國家企業曾靠引進海外廉價勞工或把工廠移至外地,讓中國世界工廠藉機崛起,解決1970年代停滯通膨問題。

當地民眾也付出工作機會長期移出的代價。但如今世局已變,企業若想繼續仰賴海外勞力減低成本,已回不去。

主因是疫情以來全球性通膨,除了表面供應鏈卡關、塞港,更深層的影響是各國因疫情封鎖邊境;或政治分壁壘,都難以善用以往策略,讓勞力成本提高。

如英國9月鬧石油荒,加油站還被迫暫時歇業,是因脫歐後英國油罐車司機這類低薪工作,就找不到東歐廉價勞工,和油價上漲沒關係。前述德國營造業大罷工,也因疫情期間交通成本提高,讓海外勞工覺得到德國打工不再划算。

▲ 英國脫歐後缺乏油罐車司機,最終釀成石油荒。(Source:Unsplash

歐美拚供應鏈自主,只好乖乖回國加工資

除此之外,中美政治與貿易上對立,更讓歐美日等國決定逐步把供應鏈從中國移回家鄉,自然會讓企業得回去面對相對高的人力成本。

更別說這些大國正朝高齡化社會發展,工作人口逐漸減少。職缺變多、可用勞力變少下,不但今年漲薪合理,未來每幾年固定調薪也可預見。

德意志銀行分析團隊指出,這就是大國為了「去全球化」必須付的代價。不過對開發國家上班族來說,卻是相對正面的訊息,因為工作機會又從中國回流了。

只是通膨也可能因大國角力變成長期現象,勢必吃掉部分薪資。該怎麼解決?自然要請造就此變局的各國政府思考解法,而非丟給民眾。

(本文由 遠見雜誌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Unsplash

延伸閱讀: